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 > 第628章 技术审查

第628章 技术审查

    龙腾机械厂的夜晚,静谧得如同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李向明独自坐在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周围堆满了各类书籍和图纸。

    惨白的灯光洒在他疲惫的面容上,将桌面上那凌乱的草稿照得一片雪亮,上面画满了飞机机翼的设计图。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沉浸在飞机制造的研究中,可进展却并不顺利。

    那些复杂的理论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心头。

    但即便如此,他心中的那团火焰却从未熄灭,反而越烧越旺。

    突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李向明微微一愣,放下手中的铅笔,缓缓说道:

    “请进。”

    门被轻轻推开,只见老刘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老刘是厂里的老员工,平时和李向明关系不错。

    看到老刘的神情,李向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惑:

    “老刘,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老刘犹豫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缓缓关上了门。

    他走到李向明面前,压低声音说道:

    “老李啊,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咱们省里好像要搞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审查,这次审查特别严格,好像是冲着那些有技术创新的厂子去的。”

    李向明听了,心中微微一怔,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他微微皱眉,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技术审查?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啊,咱们厂一直都规矩做事,有啥好担心的。”

    老刘叹了口气,说道:“话是这么说,可这次听说审查的重点是那些涉及到高端技术的项目,而且据说上面有人盯着咱们厂呢。我担心……担心会对你研究的那事儿有影响。”

    李向明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知道老刘是好意提醒,可在飞机制造这条路上,他早已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

    他轻轻拍了拍老刘的肩膀,说道:

    “老刘,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们查,研究飞机不是犯罪,没必要担心。”

    老刘看着李向明坚定的眼神,心中虽然还是有些担忧,但也不再多说什么。

    他知道李向明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就很难改变。

    就在这时,张宇突然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他看到老刘在,愣了一下,然后说道:

    “李厂长,老刘,这份文件是厂办刚送来的,说是关于这次技术审查的详细安排。”

    李向明接过文件,仔细看了起来。随着对文件内容的深入了解,他心中也渐渐有了底。

    原来,这次技术审查虽然严格,但也有不少机会可以让自己的研究得到认可。

    他抬起头,看着老刘和张宇,脸上露出了一丝自信的笑容:

    “看来,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让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实力。”

    老刘和张宇听了,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龙腾机械厂仿佛变成了一座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技术审查而努力运作。

    李向明的身影几乎成了厂里的固定风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车间上方的浓雾,他已在办公室里就着昏黄的台灯,对着满桌的图纸和资料陷入沉思。

    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手中的铅笔在纸上不停地勾画、修改,仿佛那些线条和符号是鲜活的生命,在他的指尖跳跃、重组。

    张宇跟在李向明身后,像只欢快的小鹿,眼睛里闪烁着兴奋和崇敬的光芒。

    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可有时候又会被复杂的理论和数据弄得晕头转向。

    这日,李向明正和张宇在车间里检查一台关键设备的调试情况。

    这台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此次技术审查的评分。

    李向明围着设备转了一圈又一圈,眼神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轻轻拍了拍设备的外壳,对张宇说道:

    “小张,这里的传动部件有些松动,需要重新紧固。还有,传感器的灵敏度也需要再调试一番。”

    张宇连忙点头,应道:

    “好嘞,李厂长!我这就去准备工具。”

    说完,他像一阵风似的跑开,不一会儿便抱着工具回来,开始熟练地操作起来。

    李向明蹲下身,和工人们一起动手拆卸设备。

    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和工人们的双手没什么两样,但动作却格外精准。他一边拆卸,一边给身边的工人讲解:

    “大家看,这个零件的磨损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不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很容易出现故障。”

    工人们纷纷围在他身边,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技术的渴望和对做好此次技术审查准备工作的热情。

    除了设备的调试,整理资料也是一项庞大而繁琐的工程。

    李向明组织了一个资料整理小组,由技术骨干们组成。

    他们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将厂里的各项技术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完善。

    林强是资料整理小组的组长,他戴着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总是布满血丝,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坚韧。

    “大家再加把劲,把这些数据再核对一遍,确保准确无误。”

    林强一边说着,一边快速地翻阅着手中的资料,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

    张宇协助着林强整理资料,他的双手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将数据录入电脑。

    偶尔,他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数据,眉头便会紧紧皱起,嘴里念念有词:

    “这个数据怎么对不上呢?”

    林强抬起头,看到张宇的困惑,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着急,我们再仔细核对一下原始记录。数据是技术的核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说着,他和张宇一起重新查阅原始记录,经过一番仔细核对,终于找出了数据差异的原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资料整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一摞摞整齐的资料被整理好,放置在专门的资料架上,仿佛是一支等待出征的军队,整装待发。

    对厂里各项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有一些老旧设备,由于年代久远,技术资料缺失,给优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李向明没有退缩,他带着技术团队深入研究这些老旧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咨询了许多行业专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试,终于找到了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案。

    在优化一台老式机床时,李向明发现机床的刀具磨损严重,影响了加工精度。

    他和工人们一起对刀具进行更换和调试,调整了切削参数,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机床终于又能正常运转了,而且加工精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太好了!李厂长,您的办法真管用!”

    工人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李向明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道:

    “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厂里的各项技术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这次技术审查看到我们的实力。”

    虽然工作繁忙而紧张,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他们期待着能够在这次技术审查中展现出龙腾机械厂的真正实力,让龙腾机械厂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张宇看着忙碌的同事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这次技术审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不辜负李厂长和大家的期望。

    随着技术审查日期的临近,整个龙腾机械厂的气氛愈发紧张而又充满期待。

    食堂里,往日的嘈杂与慵懒早已不见踪影。

    长长的饭桌上,工人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专注的神情,一场关于技术审查的“头脑风暴”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张宇端着饭碗,刚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

    “我今儿个在调试设备的时候,发现那个参数有些不太对劲,老是出现误差。”

    他的话刚一出口,周围立刻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老李放下筷子,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

    “嗯,我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传感器受到了干扰,咱们得重新校准一下。”

    “校准传感器是个精细活儿,得特别小心。”

    一直沉默寡言的老王此时也开了口,他抬头看了看大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我担心校准不好,反而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张宇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道:“王师傅,您放心吧!我研究过相关的资料,也向李厂长请教过,只要按照步骤来,肯定能校准好的。”

    这时,食堂里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有的提出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有的建议对一些老化的零件进行及时更换,还有的讨论如何优化设备的操作流程。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与专注,仿佛在讨论的不是一次技术审查,而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

    休息时间,车间里原本安静的角落也变得热闹非凡。

    工人们不自觉地聚在一起,围在设备旁,交流着对设备的看法和对技术优化的思路。

    林强拿着一块抹布,轻轻擦拭着设备表面,一边擦一边说道:

    “我觉得咱们可以在这个设备的润滑系统上做些改进,现在的润滑效果不太好,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嗯,我也这么觉得。”

    张宇凑过来,拿起工具仔细观察着设备,

    “不过改进润滑系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咱们得先分析一下润滑油的种类和流量,再考虑如何优化油路。”

    “对,分析润滑油的种类和流量很关键。”

    老刘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严谨和专业,

    “我提议咱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对比不同种类润滑油的性能,然后再确定最终的改进方案。”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开始热烈地讨论起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有的负责设计实验方案,有的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有的则负责记录数据和观察实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但又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

    李向明也时常加入到工人们的讨论中来。

    他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偶尔会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和建议,引导大家深入思考。

    有一次,当大家在讨论如何提高设备的精度时,李向明指着一个零件说道:

    “这个零件的加工精度对整个设备的精度影响很大,咱们得想办法提高它的加工工艺。”

    工人们听了,纷纷围过来,看着那个零件,开始分析如何改进加工工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整个厂子里,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

    这种氛围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每一个人前进。

    在车间里,工人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为战,而是紧密合作,互相帮助。

    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其他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张宇在调试设备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怎么也解决不了。

    这时,老李走了过来,他看了看设备的运行情况,然后说道:

    “小张,你先别着急,我来看看。”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老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帮助张宇解决了难题。

    在厂区的道路上,工人们相遇时,不再是冷漠地点头而过,而是亲切地打招呼,交流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

    他们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技术审查和厂里的发展。

    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一个技术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争论过后,又会心平气和地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让龙腾机械厂充满了活力和凝聚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