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喜的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成功烧制陶瓷、打造出坚固返回舱的美好画面,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发财计划也在他的脑海中悄然酝酿。
孟阳接着对包天喜说:“大哥,咱们毕竟都不是科班出身的烧窑人,依我看,解决这1300度的炉温问题才是当务之急。”他的表情严肃,话语中透露出对当前困境的清晰认知。
“要达到1300度啊?可咱们上哪儿去找这么高的温度呢?”苗苗满脸疑惑,眼中充斥着迷茫。
这个难题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里并非没有高温来源,火山熔岩就有这么高的温度。”耗子邓达突然冒出一句,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说得倒轻巧,你去取啊?”嘎子叶青毫不留情地呛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你还别说,邓达这个想法并非不可行。”鹤云飞眼前一亮,兴奋地说,“我们完全可以在靠近火山的地方建一座熔岩窑址,到时候借助火山熔岩的高温来烧制我们的陶瓷。”
“兄弟,真不愧是科幻作家,连这样大胆的想法都能想得出来。”包天喜吃惊地看着鹤云飞,“火山爆发时的温度极高,岩浆的温度通常在900度至1200度之间,最高甚至可达1400度。滚烫的岩浆能把附近的地方加热到100°C以上,那种情况下,人和动物稍不留意就会被瞬间煮熟。”
鹤云飞笑了说:“这个我知道。只要我们的防范措施到位,就可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包天喜想了一下说:“只要你有防高温的装备,我看不妨一试。”他的语气从最初的惊讶逐渐转为认可,开始认真思考这个大胆的计划。
云飞接着说:“那我们先选一处靠近火山的山洞作为窑址,你觉得怎么样?”
包天喜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据我所知,古代传统的人工窑一般是用土砖、煤饼或者粉石搭建的。咱们既不懂建窑技术,也不懂烧窑工艺,更何况还要烧制大型安全舱的陶瓷内胆呢!所以,选一个空间足够大的山洞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他的分析条理清晰,充分考虑到了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需求。
苗苗连忙补充道:“烧窑我们不懂,可以向龙山人请教;技术方面有疑问,还能向超意手环求助呀!”
“就你主意多!”包天喜笑着看向苗苗,眼神中满是赞许。
郭振虎则认为,在空中选址会比较安全。但科考队带来的热气球一是飞行比较慢,二是操作不灵活,在火山上空进行考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他建议,还是向西摩拉姆老人借用龙山人的蔓藤飞船,以寻找月光宝石为由,靠近火山寻找烧窑的窑址。
由于龙山人确实急需月光宝石,西摩拉姆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让瓦扎带着鹤云飞等人前往火山地带去探寻。
乘坐蔓藤飞船穿过云雾,喷发的火山映入眼帘,那壮观的景象令人震撼。偶尔有零星的火焰溅落到船上,引得蔓藤飞船表面发出“吱吱”的声响,众人顿时紧张起来。
瓦扎镇定地说道:“没关系,我们涂抹了隔热石头粉,能起到防护作用。”
向下望去,当岩浆溢出地表时,宛如刚刚出炉的钢水,火红而炽热,仿佛是大地在喷吐着炽热的怒火。龙山壮士辛让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藤蔓飞船,躲避着喷向高空的岩浆。
在火山爆发的集中区域,远远望去,滚烫的岩浆就像一条汹涌奔腾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一片火海,所到之处,瞬间吞噬一切。
曾经的地质学家包天喜看到,当岩浆逐渐冷却凝固后,会形成各种各样奇特的火山熔岩,地表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仿佛是大自然用火焰雕刻出的艺术品。
终于,天喜看中了一处岩浆流过的洞穴。
飞船降低高度悬停在尚且冒着白烟的熔岩之上。老大的带领下,郭振虎、曲木戈武和邹东旭穿上用玄武岩纤维制成的防护服,从蔓藤飞船上利用软梯缓缓垂落下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踏入那弥漫着熔岩气息的火山溶洞,一股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就像置身于熔炉之中。眼前是一片昏暗与火红交织的奇异景象,洞壁上闪烁着时明时暗的幽光,那是熔岩留下的独特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地球深处的秘密。
脚下的地面崎岖不平,散发着令人窒息的高温,每走一步都仿佛踩在滚烫的炭火上。头顶上,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利剑悬挂,有的似玉柱擎天,在岁月的长河中凝固成了永恒。
熔岩在原来的一条地下暗河的沟槽中缓缓流动,宛如一条燃烧的巨龙,散发着惊心动魄的恐怖气息。时而冒出的一串串气泡,发出“噗噗”的声响,犹如大地在艰难地喘息。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刺鼻而呛人,让人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在这充满神秘与危险的火山溶洞中,大家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炽热炼狱,彼此紧紧相依,手中的照明设备在黑暗中显得如此微弱,周围的黑暗似乎随时都会将他们彻底吞噬。
郭振虎用包晓彤的超意手环记录下沿途的温度,心中暗自感叹:也只有这个高科技产品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了,回去后一定要弄一个。
随着深入洞中,温度越来越高,汗水不停地从额头和全身涌出,顺着玄武岩制成的防火衣灌进鞋子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他们既要小心脚下炙热的地面,防止被烫伤,又要时刻提防随时可能掉落的岩石和不稳定的洞壁,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这一切都被同行的邹东旭一一记录了下来。他喘着粗气说道:“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烤焰所’,现在正是挑战我们勇气和极限的时刻。”他的声音中虽然带着疲惫,但也透露出一丝兴奋与自豪,仿佛在这场冒险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走过漫长而艰险的山洞,包天喜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场所。那是岩洞中的一段非常适合操作的地段,既可以稳固地放置陶胎,又便于引入高温熔岩,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他们准备的烧制圣地。
回到临时营地,鹤云飞等人在数码小屋中观看了邹导拍摄的录像。老大惊喜地发现,原有的那条地下河只需稍加改造,就可以作为引入火山熔岩的导流槽,这一发现让大家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天喜决定让先仔细检查窑洞漏风的地方,然后经过烟雾试验,再从外面将这些地方一一堵上。
郭振虎和曲木戈武带领的队员们,经过一番努力,岩洞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成为了烧造陶瓷内胆的理想之地。
按照陈苗苗根据包天喜设计绘制的施工图纸,大家开始绞尽脑汁研究如何将更多的火山熔岩引入这个洞穴。然而,在没有任何大型挖掘设备和现代化高科技条件的情况下,要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进行施工,其难度可想而知。
郭振虎突然想到了在部队时用爆破开辟通道的方法,但随即又犯了难:现在到哪里去找炸药呢?
邓达连忙提醒他:“出来时不是带了很多鞭炮和雷管吗?”郭振虎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让常氏兄弟去检查还剩下多少。
经过仔细检查,郭振虎判断,拿出大部分的鞭炮和雷管,拆出其中的火药,足以炸开一个缺口,将大量的火山熔岩引入溶洞之中的暗河。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为了成功烧制陶瓷内胆,大家决定放手一搏。
在桫椤山寨,现代人开始跟着龙山人学习和泥巴。这道工序可不简单,首先要将选好的泥土进行细化处理,反复筛选,去除杂质,然后用水调和均匀,再把摞好的泥放置在阴凉处醒土,让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达到最佳的可塑性。
在龙山人的带领下,大家从山中用绘龙车运来了大量的木头。
包天喜说:“想烧出上等的瓷器,温度必须达到1300度左右,只靠这些木头肯定是不够的。”辛让则表示:“龙山人制作陶器不需要那么高的温度。”
包天喜耐心解释道:“那是陶器,和瓷器可不一样。”
瓦扎和辛让都一脸茫然,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包天喜见一时难以说清楚,便比划着说:“这需要更高的能量。”
瓦扎似乎听懂了,他突然想起藤蔓飞船的动力能量,连忙跑去拿来月光石,问道:“能不能用这种石头提高能量?”
包天喜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种月光石不能直接用于燃烧,更无法产生高热量。但他随即想到,烧制陶瓷不仅需要高温,还需要精准地控制降温过程。然而,如何给如此庞大的火山热量降温呢?这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包天喜找到鹤云飞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