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 > 第一卷 第207章 首长们的肯定

第一卷 第207章 首长们的肯定

    此时,副官走进来,呈上一份新的战报。

    “委座!”

    “这是军统发来的密报,鬼子准备从华中调兵,目标直指阳泉。”

    委员长接过战报,匆匆扫了一眼,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道。

    “鬼子这是要狗急跳墙了。”

    他转头对侍从武官长说道。

    “给阎老三发电,让他密切关注鬼子动向,相机而动。”

    侍从武官长刚要离开,委员长又补充道。

    “再给386旅发一份密电,让他注意保存实力,不要和鬼子硬拼。”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只有他自己清楚,救命之恩不可不重!

    “毕竟,他是难得的将才。”

    ..........

    二战区司令部。

    阎司令拿着委员长的密电,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保存实力?”

    他对着参谋长说道。

    “委员长这是怕八路军坐大,又想让咱们当炮灰啊。”

    参谋长站在一旁,不敢接话。

    阎司令放下电报,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山脉,缓缓说道。

    “通知各部队,加强戒备,但不要轻易出击。”

    他转头看向参谋长。

    “咱们就看看,鬼子和八路军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参谋长点头称是。

    心中却明白,阎司令这是打算坐山观虎斗。

    既能保存二战区的实力,又能伺机而动。

    ........

    陕北。

    窑洞内,昏黄的煤油灯在土墙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大首长坐在木桌前,手中握着那份刚译出的阳泉战役捷报。

    目光在歼敌五万余人,生擒鬼子中将等字迹上久久停留。

    朱老总则站在地图前,手指沿着正太铁路线缓缓移动,仿佛在重走新一旅的战斗轨迹。

    “这一仗,打得漂亮!”

    大首长率先开口,嘴角泛起欣慰的笑容。

    他将捷报轻轻放在桌上,望向窑洞内的众人。

    “五万鬼子,不是小数目啊。”

    “杨虎这小子,带着新一旅打出了咱们八路军的威风!”

    “可不是嘛!”

    朱老总接过话茬,说道。

    “我早就说过,这孩子是员虎将。”

    “从新一团到新一旅,再到现在的虎贲师雏形,一步步都是硬仗堆出来的。”

    “这次战役的意义不止于歼敌数量。”

    “你们看这里。”

    他的手指重重落在阳泉位置。

    “这儿卡住了正太铁路,等于掐住了鬼子进出晋省的咽喉。”

    “咱们正好借这个机会,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枢纽稳稳攥在手里。”

    二号首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接过话头。

    “更关键的是,新一旅和386旅的配合模式,为咱们各部队协同作战提供了范例。”

    “运动战、伏击战、空中支援,多兵种协同打出了奇效。”

    “这说明咱们的战术在不断升级,不再是单一的游击战了。”

    大首长点点头,目光转向窑洞角落的军用地图。

    “阳泉这步棋,既是防御战,也是进攻的跳板。”

    “现在鬼子被打疼了,必然会疯狂反扑。”

    “我看电报里提到,彭老总他们提议新一旅扩编成师。

    还给新一旅取了个好名字。

    “虎贲师!”

    “并让他们成为插在鬼子心脏的一把钢刀。”

    “完全同意!”

    朱老总用力拍了拍桌子。

    “好名字,古代称勇士为虎贲,正合这支铁军的气质。”

    二号首长沉思片刻后,说道。

    “扩编之事,重庆那边肯定会有意见。”

    “但咱们占着理——抗战有功,扩编名正言顺。”

    “不如先把任命书发下去,再跟重庆方面报备,生米煮成熟饭,他们也挑不出刺。”

    大首长笑着摇头道。

    “你这招先斩后奏用得妙,不过咱们还是要讲究策略,捷报先发给重庆,让他们看看八路军的功劳。”

    “至于扩编,就说是战场形势需要,是抗日的必然之举。”

    说到这里,大首长突然站起身,走到窑洞床头边。

    陕北的夜风带着黄土的气息,远处隐约传来战士们训练的口号声。

    他望着星空,声音坚定的说道。

    “新一旅的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咱们要让全华夏都知道。”

    “扩编虎贲师,既是褒奖,更是期许。”

    “希望他们能像老虎一样,继续撕开鬼子的防线,打出更多这样的大胜仗!”

    这时,二号首长翻开电报记录看了起来,片刻后说道。

    “我看,任命书里要特别提到烈士抚恤和伤员安置。”

    “四千多名烈士,不能让他们的家人寒心。”

    “还有那些重伤员,一定要送到后方最好的医院,咱们八路军最讲究同甘共苦。”

    大首长重新坐下,拿起毛笔在任命书草稿上批注道。

    “同意扩编为虎贲师,任命杨虎为师长,赵刚为政委。”

    “另:追授所有牺牲烈士‘抗日英雄’称号,家属按最高标准抚恤。”

    “伤员优先转送后方医院,务必全力救治。”

    窑洞里的气氛热烈而庄重,众人围绕着新一旅扩编后的战略布局展开深入探讨。

    朱老总用红铅笔在地图上圈出虎贲师的防区范围,笔尖重重落在阳泉、平定、寿阳一线。

    “这里是正太铁路的咽喉地段,虎贲师必须像钉子一样钉死在这里。”

    “我建议把装甲营部署在阳泉外围,利用地形构建反坦克阵地,让鬼子的机械化部队有来无回。”

    “空中力量也得跟上。”

    二号首长补充道。

    “黑云寨的机场得加紧扩建,让虎贲师的飞行大队多搞实战演练,争取把制空权牢牢攥在手里。”

    这时,二号首长又从文件堆中抽出一份情报说道。

    “据最新消息,鬼子从华中调派的两个师团正沿平汉线北上,预计一周内抵达太原。”

    “咱们得给虎贲师配备足够的情报支援,让他们提前掌握鬼子动向。”

    说着,他看向大首长。

    “建议总部情报科与新一旅的侦察队建立直通联络,确保信息实时共享。”

    大首长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窑洞墙上的《论持久战》手稿上。

    “扩编后的虎贲师,要成为运动战与游击战结合的典范。”

    “既要有正面硬刚的实力,也要有分散消耗敌人的灵活性。”

    “杨虎这孩子打仗灵活,应该能吃透这个战术精髓。”

    这时,警卫员轻轻推门进来,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

    大首长接过粥碗,却没心思喝,继续说道。

    “扩编命令下达后,雷战的特战营和叶青青的女子特战营合并成特战团。”

    “这个思路好,得让他们把特种作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朱老总突然一拍大腿。

    “对了!”

    “还有缴获的那批鬼子武器,不能全留在前线。”

    “挑出一部分送到兵工厂,让咱们的工匠研究研究,说不定能仿造出适合咱们的装备。”

    二号首长笑着摇头道。

    “你呀,总是想着变废为宝。”

    “不过这主意不错,咱们的兵工厂要是能批量生产掷弹筒、迫击炮,那可就如虎添翼了。”

    “不过,有件事必须提前谋划,虎贲师扩编后,后勤补给压力陡增。”

    “太行山区的粮草储备得加强,还要打通与晋绥军的物资通道,避免被鬼子封锁卡死。”

    大首长沉思片刻后说道。

    “可以和阎老三再谈谈。”

    “二战区虽然观望态度明显,但鬼子压境之下,他们也得考虑唇亡齿寒的道理。”

    “派个得力干部去沟通,就说咱们愿意共享情报,共同防御正太线。”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警卫员说道。

    “起草一份给杨虎的电报,既要肯定他们的功劳,也要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窑洞内的油灯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朱老总站起身,活动着有些发麻的双腿。

    “接下来的这场仗要是打好了,晋省的主动权就全在咱们手里了。”

    “我看可以把虎贲师的扩编当作八路军战略升级的信号。”

    “让各根据地都看看,咱们不仅能打防御战,更能主动出击,打出大兵团作战的威风!”

    二号首长收拾着桌上的文件,目光坚定的说道。

    “明天就发捷报,让全华夏都知道,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立了大功。”

    “至于重庆那位的脸色......”

    他微微一笑。

    “抗日大局面前,他就算再不痛快,也得捏着鼻子认下这个事实。”

    大首长终于喝完了那碗已经凉透的小米粥,用袖口擦了擦嘴道。

    “战争的形势正在起变化,新一旅扩编成虎贲师,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咱们要在华北织起更密的抗日大网,让鬼子寸步难行。”

    他望向窗外渐渐泛白的天空,声音里充满力量。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窑洞内,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窑洞外,陕北的晨雾正被初升的太阳渐渐驱散,枣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大首长将写完的电报稿递给警卫员,转身对朱老总说道。

    “老朱,你亲自给杨虎拟个作战指示吧。”

    “要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让他们别被胜利冲昏头脑,鬼子的报复只会更疯狂。”

    朱老总接过稿纸。

    “我会告诉他,扩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地图。

    “另外,得提醒他注意和386旅的协同,配合起来事半功倍。”

    说完,朱老总走到窑洞门口,望着远处正在出操的八路军战士,感慨道。

    “想起长征时,咱们哪有这么好的装备?”

    “虎贲师现在有了坦克飞机,更得把战术练精。”

    “必须得让虎贲师的飞行大队多模拟对地支援,别等鬼子飞机来了才被动挨打。”

    二号首长整理着电报文件,忽然想起什么。

    “关于烈士抚恤,我建议在陕北建一座抗日英烈纪念碑,把这次牺牲的战士名字都刻上去。”

    “要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和平是怎么来的。”

    他转身看向大首长。

    “另外,得给赵刚发个电报,让他做好部队思想工作,扩编后人员多了,更要抓牢纪律和团结。”

    大首长点燃一支烟,缓缓说道。

    “这个建议好!”

    “咱们不仅要打仗,更要建政权、聚人心。”

    “等抗战胜利了,这些英烈碑就是最好的教育教材。”

    他吸了口烟,目光落在窑洞墙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上。

    “虎贲师的战士们要明白,咱们打仗不是为了争地盘,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生日子。”

    朱老总写完指示后,递给了大首长。

    “你看这样行不行?”

    “先肯定战绩,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巩固防线不冒进。”

    “第二,抓紧时间整训。”

    “第三,做好群众工作。”

    大首长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点头认可道。

    “就按这个发。”

    正说着,警卫员匆匆进来,呈上一份加急电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