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明国派出了一名使者,也就是个不知名的小官,叫吴典。
原是负责御马的小官,由于能说会道,这才被提拔为使者,前往张邺的大营。
这也恰恰说明,明国举国上下都知道,与张邺谈判退军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没有必要浪费重臣和贵族的性命。
此刻,明景阳依旧寄希望于太子明盈和中将军卫焕能够说服雁国和莫国出兵。
话说,这个吴典带两位侍从,共三人,快马加鞭,连夜赶到阳州。来到张邺的大营前,被守卫拦住了。
“站住!你是什么人?来此何事?”守卫大声喝道。
吴典连忙亮出拜表,说道:“我是明国派来的使者吴典,有事要拜见张邺元帅。”
守卫将使者带到张邺的营帐前,通报了一声。
“进来吧!”张邺的声音从营帐内传来。
吴典走进营帐,只见张邺坐在主位上,神情威严。他身后站着旬佸、蒋琬等将领。
吴典连忙行礼:“参见张元帅。”
张邺微微点头:“你就是明国派来的使者?说吧,你来所为何事?”
使者站起身来,说道:“张元帅,如今明国已经陷入了困境,但战争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伤痛。
我们明国愿意与您和谈,希望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张邺冷笑一声:“和谈?你们明国?谁承认过你们明国了?
明景阳不过是分裂荆国,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
如今我大军压境,你们还在想明国?晚了!”
吴典急忙说道:“张元帅,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改变。
我们现在只希望能够停止战争,共同寻求和平之道。
只要您愿意退兵,我们可以答应您的一些条件。”
张邺站起身来,踱步走到使者面前,冷冷地说道:“条件?
你们伪明还有什么资格跟我谈条件?
我告诉你,我此次出兵,就是为了统一荆国,恢复正统。
你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降,要么等着被灭国。”
吴典心中一惊,但还是强自镇定地说道:“张元帅,您这样做未免太绝情了。
我们明国也有百姓,也有芸芸众生。如果您一味地发动战争,只会让更多的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张邺哼了一声:“百姓?那都是荆国的百姓,你们要是敢裹挟百姓,我不介意到时候灭你们三族。你们可以试试!”
吴典见谈判陷入僵局,只好告辞:“张元帅,既然您无意和谈,那我也无话可说。不过,我希望您能考虑一下战争的后果。”
张邺冷笑一声:“后果?我早就考虑过了。
你回去告诉明景阳,让他赶紧投降,否则等我大军攻入京城,必将鸡犬不留。”
吴典无奈,只好告辞回到明国。
他将张邺的话告诉了明景阳,明景阳听后大怒:“这个张邺,实在太狂妄了。孤宁可战死,也不会投降。”
余烬合说道:“君上,既然谈判失败,那我们只能背水一战了。”
刘向也坚定地说道:“君上,末将愿与京城共存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未必没有胜算。”
此时,明国的京城已经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
大街小巷里,人们行色匆匆,眼神中透露出不安与恐惧。
百姓们也都感受到了战争的威胁,人心惶惶。
在一家茶馆里,几位百姓围坐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
“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听说张邺的大军马上就要打到京城了。”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也不知道这张邺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他像那些土匪一样,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我们可就遭殃了。”另一位中年男子附和道。
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说道:“我听说啊,张邺其实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每攻一城,只要是百姓,就秋毫无犯。你们没听说过吗?”
老者皱了皱眉头:“哼,哪有这么好的事?这些不过是传言罢了,怎么能当真?”
年轻人急忙解释:“大爷,真的是真的。
我还听说,只要是良善的乡绅和士大夫,张邺也是以礼相待。
他的军队叫大荆虎师,绝非兵匪,自号百姓子弟兵,还坚守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呢。”
中年男子不屑地笑了笑:“哼,说得好听。这乱世之中,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那张邺说不定就是为了收买人心,好让我们不反抗他。”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走了过来。
“诸位,在下也听闻了一些关于张邺的事情。据我所了解,这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书生说道。
老者抬头看了书生一眼:“哦?公子为何如此说?”
书生坐下来,缓缓说道:“我有一位好友,曾在张邺攻占的城中生活。
他亲眼目睹了张邺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而且,张邺还下令救济城中的贫苦百姓,发放粮食和衣物。
对于那些良善的乡绅和士大夫,他更是礼贤下士,邀请他们一起商讨治理之道。”
中年男子还是有些怀疑:“公子所言,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这世上哪有如此善良的军队?”
书生笑了笑:“兄台,在这乱世之中,我们都渴望能有一股清流,能给百姓带来希望。
张邺或许有他的野心,但他的所作所为,确实让很多百姓受益。我们不能因为偏见,就否定一切。”
老者点了点头:“公子说得也有道理。只是,我们现在身处明国,若是张邺打进来,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书生沉思片刻:“大爷,依我看,如果张邺真的如传言所说,是个爱民如子的人,那我们不妨给他一个机会。
毕竟,战争只会让百姓受苦。如果能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迎来和平,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茶馆的老板走了过来:“好了,好了。大家别光顾着议论这些了,喝茶,喝茶。”
在另一个角落,杨灵带着几名青衣卫也在悄悄地听着百姓们的议论。
“大人,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对元帅的印象已经逐渐好转了。”一名青衣卫小声说道。
杨灵微微点头:“嗯,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元帅的好。
只有这样,当我们大军进城的时候,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是,大人。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分寸,不能让明国的人发现是我们在背后搞鬼。”另一名青衣卫提醒道。
杨灵冷笑一声:“哼,他们现在已经自身难保了,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些。
只要我们小心行事,就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