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上课?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上课?

    突然的冷场,让陈默也有些措手不及,扭头看看身旁的人,都在盯着自己。

    他抬头看向讲台上的教员:“首长,我回答错了嘛?”

    “没有错,很正确。”

    老教员闻言摇摇头,挥手示意陈默坐下:“不用叫我首长,先做下自我介绍,我叫赵国良,是负责你们侦察系指挥专业课程的老师。”

    “叫我赵教授或者赵主任都行,我兼任学院特种作战系主任。”

    “你们私下有什么问题,可以去特种作战系办公室找我。”

    赵国良.教授

    陈默将这个名字,在脑海中细细咀嚼一番,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跟这名教员相关的内容。

    很显然,陆院的这名教授,他并不认识。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能担任一个系主任的教员,专业技术评级起步都要五级,并且绝对担任过教研室主任,从基层一步步晋升起来的教员。

    否则,按照这个年代军事学院对教员的严苛程度,不可能安排一个只会搞学术的人,担任一个指挥系的系主任。

    看着陈默坐下。

    赵国良似乎对他蛮有兴趣,再次拿起签名表,看了看第一个签名。

    “你叫陈默?”

    “是,主任。”

    陈默下意识的还想起身,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

    学院搞研究,搞学术的这帮人,最不喜欢的就是搞那些形式主义去浪费时间。

    “你是从哪个部队过来的?”

    “报告,京都军区63集团军第七装甲旅侦察三连。”

    “哦。”

    赵国良推了推眼镜,继续道:“一个装甲侦察兵懂得战争三要素,这不稀奇了。”

    “你兵龄多少年?”

    这个问题,问得就有些尴尬了。

    陈默干笑一声,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次抢答,会让这个赵教授盯住自己不放。

    旁边谢勇,丁泽良,王博几个同宿舍的人则是忍不住咧嘴瞎乐。

    虽说大家都来学院不久,可秀才是列兵的事,学员二分队谁不知道?

    也就现在军衔换了,看不出来罢了。

    “主任,我军龄不是很长,就,就去年十二月入伍,有半年了。”

    “半年?!”赵国良似乎也有些意外,不过,他这次倒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就地取材,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刷”写下几个大字。

    《论装甲指挥官,指挥数据影响胜负因素。》

    写完后,又下意识的用粉笔敲了下黑板。

    “来,谁是从装甲单位过来的,请起立。”

    赵国良话音刚落。

    整个教室三十五人,足足站起来一半,有十七人,其中就包括陈默。

    因为教授询问的是装甲单位,并非装甲侦察连,那这个范围可就太广了。

    装甲侦察,炮兵侦察,仪器侦察都算在内,除了武装侦察那种跟摩步类似的,手里家伙不硬气的单位。

    基本都能跟装甲部队挂钩。

    赵国良对于起立的人数没觉得意外,只是指了指黑板上的题目,开口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此话一出。

    教室里,有些担任过战斗班班长的老兵,下意识的张嘴,想要回应,但最终还是没能开口。

    其实这种影响胜负的因素,每年年度军事演习,部队都会反复复盘,很多战斗班的老兵肯定知道。

    但由于侧重点不同,侦察兵哪怕复盘,他们也不会怨后方的主力打仗不给力啊,只会在自己业务范围内,进行反复的加强式训练。

    这是基层常见的毛病。

    吃了败仗,那认为就是练得轻,是军事技能不达标,而不是指挥方面的失误。

    属于惯性思维了。

    毕竟,一个装甲团如果吃了败仗,身为团里的一名战士,你敢去拍着桌子质问,是团长指挥失策嘛?

    这眼瞅着没人能回应,赵国良点点头,他精神抖擞的正准备以这个为切入点。

    进行接下来的授课时。

    许久没动静的陈默再次开口了:“报告!”

    “嗯?”

    赵国良听到动静,他扭头看向这个黑黑瘦瘦的学员,道:“你又知道了?”

    什么叫又知道了

    陈默抬手挠挠鼻尖回应道:“我不确定分析的对不对。”

    “一场战斗,抛开地域优势,人员优势,武器配置优势之外,指挥数据确实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个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装甲指挥官对战场态势感知,也就是实时动态信息情报变化的准确分析评估,占据胜利因素的90%以上。”

    这点陈默还真不是瞎说,师改旅,让指挥更加扁平化,从军,师,团,营,连,班的模式。

    朝着军,旅,营,连,班改编,不就是为了让指挥线拉到更近一些,避免指挥过于冗杂,贻误最佳战机。

    “第二,装甲指挥官高效率命令节奏,挖掘分队单台车组作战效率,整体协同火力利用率,占据胜利因素的70%以上。”

    “第三,装甲指挥官正确的节点战术应用,同样占据胜利因素的70%以上。”

    “以上三点不难得出结论,连续并且精确战术命令,可以放大己方的绝对优势。”

    陈默讲出自己的观点时,语气极为自信。

    他是没有带过部队,但好歹也是作战指挥学参加过中培的干部,哪怕再菜,跟在老领导身边担任机要秘书。

    能够接触各种大规模演习的复盘,自身也是一名少校。

    虽说放到军事学院这种大校遍地走的地方,少校并不显眼,可回答一些基础问题。

    秒杀一群正跟小学生似的,正襟危坐的提干老兵。

    那还不是轻轻松松?

    可陈默是爽了,终于撞到他擅长的领域,让他着实装了一把。

    问题是,他这又是第一,又是第二的,不停的分析。

    搞得教室里,剩下几十个老兵很慌啊。

    尤其是谢勇。

    他出身自夜老虎连,有着自己的骄傲,今年二十五岁,92年入伍,七年老兵,可现在坐到课堂里跟特么一个傻狍子似的。

    猛瞅课本,他很想问问,这些东西,你特么是从哪抄的?

    为啥我不会?

    谢勇伸手拽拽陈默的衣角,想唠两句,就是可惜,这场合明显不太合适。

    不光是谢勇,就连赵国良都有些懵,他手中又一次拿起学员签到表,看看陈默的名字,抬头再看看本人。

    时光流逝,教室里只剩下哗啦啦抖动名单的声响。

    此时的赵国良,确实有些震惊了。

    可千万别拿1999年的思维,对照后世的思想。

    要知道,哪怕九十年代末,野战军当中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历史遗留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发展方向上就曾纠结很久。

    也就前几年的事,军工体系全盘模仿毛熊,后来又有一段时间集体转向,仿照老美。

    着实弄出来一些四不像。

    军工体系方面的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隔壁大白象目前军队配发的武器,别的种类不谈,光是步枪,就掺杂着毛熊,老美,高卢还有他们自己仿制的残次品。

    连武器弹药都不通用。

    所有人都把重心放到拼军工取胜的阶段时,一个学员竟然把思维放到了火力协同,战术应用方面。

    这相当不容易了。

    一个学员能把致胜因素从战场态势感知,到快速分析处理,再到正确战术应用有条理的缕清。

    逻辑层层递进。

    完美阐述战斗三要素,情报——分析——战术。

    这就是人才啊。

    今天侦察系指挥专业,赵国良准备的课程就是这些,全让一个学员给说完了。

    赵国良深呼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心绪浮动没那么大,才再次开口道:“你叫陈默对吧?”

    “是,主任。”

    “我记得你们装甲旅目前正在配置新一代的坦克,按照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分析结果。”

    “如果我让你写一份,未来装甲主战的重点建设方向,你能不能写得出来?”

    闻言,陈默笑了笑。

    这个更简单了。

    1999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也是蓝军部队合成的初期阶段。

    后世的合成单位建设理论,随便放到现在,就是各大军事院校研究的主攻方向。

    因为他前世也是这一年读的军校,还跟他当时的导员关系混得挺好,临毕业送他一个计时器。

    所以,陈默很清楚陆院还有陆指,目前研究的核心发展方向。

    索性,他也不打算隐瞒。

    陈默清了清嗓子道:“主任,这个重点建设方向我有一些思路,不知道对不对。”

    “你还有思路?”这下,赵国良更懵了。

    特么的,到底谁才是教学的?

    “你说说看。”

    “是!”

    “未来装甲单位建设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装备对战场情报采集,信息传输互换,综合评估处理,计算共享和火力分配这几个方面。”

    更多的合成化理念陈默没敢多说,因为就是说了眼下也达不到。

    可就他说的这几个方面,依旧让赵国良双眼一亮。

    他快速摘掉眼镜,起身道:“先上自习,不要乱走动,我很快回来。”

    说完,赵主任麻溜的离开教室,瞅那腿脚利索的身影,哪像五十岁的人啊。

    比在场很多侦察老兵速度都快。

    眨眼的功夫,整个教室,就剩一脸懵逼的几十号学员。

    有不少老兵,看看自己手里的书本,再看看还在那站着的陈默。

    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妈的,上自习,自习啥?

    这书本刚写上名字,连导师都蹿了,自习个锤子啊。

    坐在陈默跟前的谢勇更是眨了眨眼,有些奇怪道:“秀才,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是从哪看的?”

    “哪本书的内容,我特么怎么瞅不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