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309章 商战也战场

第309章 商战也战场

    时间转眼来到1936年下半年。

    市值夏日,在威海路的陈氏府邸,陈光良正和家人在后院里歇凉。

    他坐在中间,右边是母亲杨慧,左边是妻子严人美,小桌子上摆着咖啡、茶,以及还有一些点心。

    三岁多的长子陈文杰,已经到了乱跑的年龄,而八个月的‘三子’陈文铭则由佣人抱着照看。

    一家人其乐融融。

    “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已经到了香港,迎接新的生活。”

    明年7月,局势是已经相当的紧张,甚至这个时候,都已经可以发现一些日本要全面侵华的苗头,只是大多数人依旧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而已。

    杨慧担忧的说道:“也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这路上经得起折腾不,听秀英讲,坐船可难受了!”

    陈光良笑道:“妈,你的身体那么好,是没有问题的。再说都是自家的船,就和住一幢海上宫殿差不多,吃吃喝喝,很快就到香港了。”

    他明白,杨慧是因为‘背井离乡’忐忑心情,未必就是担心身体。她来沪市八年时间,也已经习惯富太太的生活,岂有那么心甘情愿离开沪市这个安乐窝。

    杨慧继续说道:“光良,这日本人真会打进沪市啊?”

    严人美马上说道:“妈,这要是没有苗头,光良也不会安排撤到香港去。再说,左右不过是坐两天轮船,你就当旅游一趟,那是真没事,就再回沪市享福好啦!”

    年龄大的人,忌讳背井离乡。

    杨慧实际上也不大,今年也就46岁而已,但毕竟是女流之辈,而且是传统妇女。

    她还是说道:“光良去那里,我就去那里,倒是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陈光良笑而不语,他如果去重庆,杨慧还是要跟着弟弟光聪一家,以后去澳门的,免得路上折腾。

    严人美这时候问道:“蒋梅英会不会带孩子去香港,还是直接去美国?”

    陈光良一愣,严人美很久都不直接提‘蒋梅英’,他还以为已经心照不宣了,莫非今天又要找他的麻烦。

    “先去香港,再择机去美国。”

    “喔”严人美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

    这倒是让陈光良心里有些不自在,便直接说道:“仁美你又什么想说的就说出来,这样说话半截,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严人美回道:“我就问问,没有什么其她的意思,你不要多想!”

    还是没有松口!

    陈光良只能将这件事放放,也只能先委屈一下蒋梅英母子了,毕竟不能因为这事,把正房一脉也得罪了。

    慢慢来。

    在一间日式餐馆里,日本在沪的纺织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正在商议。

    去年,在长江流域,由江浙财团发起的‘保护棉花’行动,让日企损失不菲;如今又快到了一年的‘棉花收割季节’,在沪的日本纺织企业们可是心生警觉。

    裕丰纺织的山田秀一说道:“鉴于我们去年的失败,我建议大家联合成立‘收购棉花委员会’,提前向中间商和农户‘预收购’棉花,以防华夏人再施展诡计!”

    去年,要不是伪满洲国那边支援了一些棉花给他们,在沪的日本纺织企业怕是更加不堪。

    但这事影响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支援沪市日企的棉花多了,那么朝日本本土的棉花就相应的少了。

    无形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原田忠雄这时候说道:“预收购棉花,确实可以以防万一。只是我从支那人那里得知,今年种棉花区域并没有受到什么水灾、旱灾,今年的棉花可能会丰收,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紧张!”

    去年(1935)华夏棉花大减产,全国只有800万担,而在1934年,全国还有1100万担的产量,可见去年缺棉花的恶劣情况。

    去年的棉花,一度炒到54~55元一担,而前年也才43~45元一担,这里面的差价是历年罕见的。

    “原田君,丰收不丰收,这是后面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再犯错,万一江浙财团再次联合,将市场的棉花大量收购,那我们的处境依旧被动。”

    “是啊,我赞成预收购棉花,积极的和华夏纺织厂抢购棉花,避免被他们再坑一把。”

    倾向‘预收购’棉花的日企,占据主要的优势。

    见状,山田秀一心中很是得意,这样他就能占据上风,成为日企在沪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人,进一步染指权利。

    山田秀一趁机说道:“为了大日本帝国,我们必须打败江浙财团,让他们统统倒闭,瘫痪华夏的经济。”

    去年仅中秋节那一天,沪市就倒闭一百家企业,这是日本非常乐意看到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商业体系,将来华夏反抗的力量就弱三分。

    若不是美国、英国支持华夏的经济,支持法币(建立外汇本位),日本认为华夏的经济已经瘫痪。

    陈光良来到新丰纺织二厂,只见这里的工人和纺织继续正在忙碌,而相比一年多前,新丰纺织的工厂景象让人大吃一惊。

    实行‘3S’管理体系的新丰纺织工厂,目前是沪市最有效率、最有获利的纺织企业。

    当然,陈光良并没有进一步压榨纺织工人,虽然他接手以来没有加过工资,但却实行了‘三节慰问’和‘十三薪’的政策。实际上,相当于变相的多发两个月薪水。

    在很多工厂都在想办法裁员、减薪、延时的情况下,新丰纺织还是做的很仁慈了。

    新丰纺织在整个沪市的纺织业中,优势也不能说很明显,除了童润夫、李升伯等技术人员的加盟外,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去年炒棉花获利不菲。

    去年新丰纺织一共收了12万担出头的棉花,价值500万;但实际上,新丰纺织根本用不了500万的原材料,所以棉花纺成纱后,在10~12月的旺季套现了一小半,仅此一项就获利50多万大洋(扣除利息后)。

    陪同考察时。

    陈光良说道:“今年,新丰纺织将囤积更多的棉花,你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童润夫、李升伯等人有些不解。

    随后,童润夫说道:“陈先生,今年棉花肯定丰收,囤积棉花恐怕不会获利。”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在这方面的预判,我从没有失误过。棉花丰收,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我觉得棉花肯定是大丰收。但棉花丰收,不代表棉纱会降价,战争要来了,囤积物资是最有前景的投资。”

    童润夫等人惊讶起来,他们也知道陈光良是有名的‘经济战略家’,曾是《东方日报》最有说服力的评论家。

    “好,我们会准备好收购、仓库方面的工作。”

    收购棉花是第一步,新丰纺织会将收购的棉花纺成纱,也就是纱锭或棉纱包。

    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便是棉纱包,每年的10~12月是纺织旺季,次年的2月份开始则是淡季来临。

    开纺织工厂的,基本都会涉猎这方面的期货交易,主要是降低成本。

    “今年的资金,会更庞大。”陈光良补充道。

    童润夫点点头,没有再多问,因为他们知道是平安银行给与贷款支持。

    而陈光良这一次确实准备‘玩大的’,他要炒棉纱的利润,超过开工厂的利润,在这里面大赚一笔。

    掌握了棉花,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后面玩期货的,都玩不过他这种手握实物的大炒家。

    这时候,有高层说道:“陈先生,日商似乎今年学聪明了,他们也开始预收购棉花。”

    陈光良笑道:“这可不是学聪明了,而是不了解行情,必然要吃大亏!”

    随后,他补充道:“那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

    既然日本人又来送人头,他肯定要再收拾一下日本人,他心中已经有全盘的计谋。

    2天后.

    沪市的金融家、纺织大亨纷纷朝着新丰纺织二厂聚集,这一幕自然瞒不过日本特务。

    和去年同样的步骤,陈光良邀请大家参观新丰纺织工厂,介绍了‘3S管理’成效,大家考察得津津有味,这是学习到了。

    随后,大家在工厂举行了会餐,还有酒水供应。

    不过在聚餐时,陈光良道出这次邀请大家的目的。

    “日本人这次居然在预收购棉花,但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棉花丰收年,我个人分析全国棉花恐怕要增长一倍,也就是达到1600万担左右。”

    纺织商会的会长聂云台说道:“去年陈先生的计谋,让日本人吃了个大亏,他们今年学聪明了!”

    如今的陈光良,在商人领域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很多前辈,有人甚至将陈光良媲美胡雪岩、盛怀宣之流。再不济,也能堪比陈光良妻子严人美的高祖父严信厚。

    陈光良笑道:“真的学聪明了嘛?”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精神一振,这一看就是陈光良还想设套。

    荣宗敬说道:“陈先生打算怎么做?”

    陈光良没有隐瞒大家,而是说道:“我的想法是,我们也摆出预收购的姿态,日本人一定会感觉到紧张,必然会提高价格的收购,让他们的成本大增。”

    此言一出,大家直呼高明。

    但也有人说道:“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炒高棉花的价格,届时我们也很吃亏!”

    陈光良说道:“我认为不会,因为棉花今年是大丰收,我们现在只是做样子给日本看。后面棉花大丰收时,价格是会趋于理性的。”

    虽然有人有这样的担心,但陈光良也说明只是给日本人一种‘假现象’,主要掺和到日本收购的地方和中间商那里,事后一定不会影响整个市场的。

    “好,就再给小鬼子上一课!”

    “我觉得没问题”

    很快,大家商量出具体的计谋,就是日本在那里预收购,他们就去竞争。

    这样一来,日本人必然会产生错觉,今年的棉花依旧不够,自然就会提高价格收购。

    因为是预收购,日本企业必然在这一个月达成,等他们完成收购后,市场机会逐渐恢复正常。

    平安银行的办公室。

    陈光良正在翻阅账目,平安银行的成长,让所有股东都感觉到震撼。

    这才成立几年时间,资产值就从100万翻到600万以上,仅资产值而言,已经超过不少老牌的‘北四行’、‘南三行’。

    而且像‘北四行’、‘南三行’的投资,基本是拿储户的钱去投资,但平安银行基本都是自己的钱去投资。

    如今的平安银行,在香港、沪市租界、重庆拥有庞大的资产和投资,每年租金和回报,都远远超过贷款利息。

    平安银行在香港的资产值,已经突破300多万,包括价值100万的平安银行大厦、价值100万的工厂地皮、价值120万的住宅地皮及建筑。

    今年6月底套现公债,又获利50多万,这些资金又拿到香港去投资建筑工程。

    至于平安银行的存款方面,如今已经突破3500万,增长非常的快;贷款方面,对外贷款是800万,对内贷款是800万(新丰纺织150万、时代影业150万、内江制糖厂、酒精500万)。

    存贷比在50%左右,不过新丰纺织马上要购入棉花,这个比例会继续增加。但风险不大,制糖厂和酒精厂的大部分资金,还在账户上;新丰纺织购入棉花,实际上也是相当于现金流。

    “老板”

    不一会,夏高翔、叶熙明、张树年三人来到他的办公室。

    张树年最几年晋升很快,从香港分行的协理,晋升到香港分行的经理,如今又晋升到平安银行总行第二协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新丰纺织那边,要在8月底采购大量的棉花作为储备,平安银行要做好贷款的准备,至少是500万以上,越多越好。”

    夏高翔当即说道:“按照新丰纺织现在的形势,今年利润突破150万是毫无问题,相当于香港工厂的资金赚回来了。假如我们贷款500万,实际上新丰纺织有700万的资金可以用于收购棉花,而且今年棉花应该是要增产不少的。”

    叶熙明说道:“重庆工厂呢?”

    陈光良说道:“重庆工厂明年再谈,今年再缓一缓。”

    上半年建厂,同时将机械设备订购或从沪市打包好,上半年再送到重庆,即可。

    时间上,陈光良可以卡的很死,最大限度利用资金。

    夏高翔随后说道:“那最大限度可以支持新丰纺织700万,毕竟时代影业那边也有存款,而且内江制糖厂和酒精厂的资金也可以缓。收购棉花的好处是,可以在10~12月纺纱并在高峰期,随时套现。”

    陈光良说道:“800万如何,这样新丰纺织就可以动用1000万收购棉花。糖厂和酒精厂的资金明年才动用、时代影业也有大几十万的存款”

    “我觉得没问题”

    “嗯,棉花也算现货,风险不大”

    很快,四人达成一致,给予新丰纺织最大800万的贷款额度,再加上新丰纺织自己账户上的资金,那就是足足1000万。

    如果这些棉花纺纱成‘棉纱包’,相当于新丰纺织有足足1000多万的现货。

    陈光良已经很期待,明年的棉纱市场,会不会有人炒高。

    当然就算不炒高,新丰纺织业不会亏,很简单,一旦发生战争,物资就会上涨。

    很快,日本纺织企业见沪市的纺织企业和银行,纷纷加入预收购,顿时心慌了一下。

    这时候,想裕丰、同兴等日本纺织企业,纷纷开出高价52元每担棉花的‘预收购’,而且将保证金提高至30%。

    势在必得!

    这一幕看得华夏纺织企业目瞪口呆,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得到消息,也加入抢棉花中,这是陈光良等人没有想到的。

    但沪市的纺织企业和棉花商人,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大家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预收购’棉花。

    毕竟真正懂点行情的都知道,今年棉花不可能上50元每担,甚至可能比1934年还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