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683章 “丰峪驿劫案”背后,是晋王府在山西经营多年的暗线

第683章 “丰峪驿劫案”背后,是晋王府在山西经营多年的暗线

    承运殿外日影斜过丹陛时,朱棡的拇指正无意识碾过玉佩螭龙的逆鳞。

    那是马皇后亲手系在他腰间的和田籽料,螭首微昂,龙珠含在口中三分。

    雕工取的是《考工记》里,“半圭为璋,龙璋以祀山”的古制。

    朱棡记得十三岁那年随马皇后觐见,曾见朱元璋案头那枚同形制玉珏边角微缺。

    当时马皇后笑着说道:“你父皇的玉是战场上磕的,总说比不得咱们母子的周全。”

    此刻指腹触到龙珠上浅细的沁纹,恍若触到了记忆里马皇后掌心的薄茧。

    丹陛石上的海水江崖纹,被日影切出明暗两半。

    朱棡忽然注意到自己这枚玉珏的螭尾是卷向左侧的,而父皇案头那枚螭尾却向右。

    这是洪武初年尚宝司专为帝后藩王制玉时的暗记:左尾为“承”,右尾为“制”,合起来正是“承制”二字。

    当年马皇后将双珏分赐他与大哥朱标时,曾在坤宁宫暖阁里说过,“龙生九子,各有其位。

    唯尾首相顾,方能守得山河。”

    此刻螭龙吞珠的方向恰似父子二人如今的境地:他的玉佩尾向左,暗合晋王封地山西方位。

    而父皇的玉尾向右,正对着应天府的方向。

    此刻玉质温凉透骨,倒像是朱元璋审视的目光。

    正透过舆图上那枚朱砂圈,将朱棡心底的盘算照得透亮。

    “集宁路?”

    就在朱棡俯身时,广舆图上的“计里画方”网格,正好对着他的眉峰。

    这原是嘉靖年间罗洪先所绘的《广舆图》复刻本,墨线间隐现二十四种图例符号。

    其中代表卫所的三角旗与驿站的倒马桩,在集宁路交界处密集如蚁。

    指尖掠过朱砂圈旁的蝇头小楷“宋焱章“,朱棡忽觉这三个字像三枚钢钉,将他借送将离京的谋划钉死在舆图之上。

    “老三,你且看这道胭脂河。”

    朱元璋忽然开口,朱棡此刻方惊觉父皇竟然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自己身后。

    御案上的《广舆图》被朱批圈点得密不透风,从宣府到大同的九边重镇均用朱砂勾连,唯独集宁路的朱圈格外突兀。

    “上月丰峪驿劫案,兵部查了七次,竟连劫匪人数都没查清。”

    朱元璋指尖重重叩在舆图上,震得朱砂粉末簌簌飘落。

    “老三,你说,这究竟是马匪猖獗,还是.”

    “儿臣愿领旨彻查。”

    朱棡虽然膝头微屈,却未完全跪下。

    他瞥见朱元璋腰间革带悬着的玉珏,与自己腰间的螭龙纹在烛火下相映成趣。

    忽然朱棡又想起马皇后曾握着自己的手说道:“兄弟阋墙,最是伤身。”

    “查案?”

    朱元璋忽而冷笑,转身从案头抽出一份军报。

    “晋王府的隐龙卫暗桩李猛,此刻怕是已到了丰峪驿。”

    朱棡瞳孔骤缩,李猛的行踪竟被父皇洞悉至此!

    他又想起昨夜李猛密报:丰峪驿劫案现场发现三眼神铳的弹壳。

    这种本应装备神机营的火器,怎会流落民间呢?

    “火器院的常茂,近日与公输器闹得不可开交。”

    朱元璋忽然转了话题,将一份工部奏报推到朱棡面前。

    朱棡扫过“改良火铳射速“的折子,耳边忽然响起前日火器院的争吵声。

    “三眼铳装填太慢,连子铳又太耗火药!”

    常茂的嗓门隔着三重门都能听见,“公输器你个老顽固,佛朗机炮的后膛装填法才是正途!”

    “常茂说的有理。”

    朱棡斟酌着措辞,“然而连子铳的连续击发.”

    朱元璋忽然转身,将鎏金狻猊香炉中的香灰拨得簌簌作响。

    紧接着他的声音,混着龙涎香的青烟缓缓飘来。

    “火器改良,当以实战为要。

    启程去大同之前,你去火器院告诉常茂。

    若再拿不出改良佛朗机炮的章程,就让他去龙州守祖陵。”

    朱棡退出承运殿时,暮色已将丹墀染成血色。

    他攥紧腰间玉珏,忽然发现舆图上的朱砂圈旁,竟用极小的蝇头小楷写着“晋王旧部”。

    这四个字像一把钝刀,在朱棡心口来回拉锯。

    原来朱元璋早已知道,“丰峪驿劫案”背后是晋王府在山西经营多年的暗线。

    此刻火器院的熔炉,映红了半个上元县城。

    朱棡翻身下马时,正听见常茂的暴喝。

    “公输器!你这老匹夫分明是想害死弟兄们!”

    “常将军且看这铳管。”

    公输器的声音像锉刀刮过铁板,“现在采用的佛朗机炮后膛装填看似灵巧,可铸铁工艺不过关,炸膛率比三眼铳高十倍!”

    他举起一根布满裂痕的铜铳,“上月神机营试射,三尊佛朗机炸了两尊,死伤高达十二人!”

    “放屁!”

    常茂抄起腰间雁翎刀,“倭国的鸟铳射程二百步,咱们的三眼铳才五十步!

    你让弟兄们拿着烧火棍去打仗吗?”

    刀光掠过公输器鼻尖,吓得老匠师连退三步。

    “常公子!”

    朱棡大步踏入工坊,“火器改良,当以稳妥为先。”

    紧接着他从袖中抽出工部奏报,“父皇说了,连子铳若能解决卡壳问题,便可批量生产。”

    “晋王殿下!”

    常茂扔下雁翎刀,“公输器这老东西,根本不懂实战!”

    随即他抓起桌上的连子铳样品,“这劳什子每射三发就得清膛,战场上哪有这工夫?”

    “常将军可知,丰峪驿劫案现场发现了三眼神铳?”

    朱棡忽然压低声音,“劫匪用的竟是神机营制式火器。”

    “什么?”

    常茂与公输器同时变色。

    朱棡扫视工坊,三十余名工匠正竖起耳朵偷听。

    他转身从铁架上取下一尊佛朗机炮,“这尊炮的膛线是谁刻的?”

    “是下官。”

    公输器上前半步,“可膛线深度需再增加三分.”

    “不必了。”

    朱棡忽然抽出佩刀,将炮管劈成两半。

    “父皇要的是能装在车上机动的火炮,不是摆在城墙上当摆设的铁疙瘩。”

    他盯着膛线中凝固的铅液,“把佛朗机改成前装滑膛炮,三个月内造出样炮。”

    “殿下!”

    公输器急得胡须乱颤,“前装炮射速更慢.”

    “那就改良火药配比。”

    朱棡将半根炮管扔在地上,“我要这火器院,一个月内拿出射程三百步、装填时间少于三眼铳的新火器。”

    他瞥向常茂,“常公子若能协助公输大人,孤王保你二弟常升重回神机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