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贼天子 > 第八百一十二章 封爵

第八百一十二章 封爵

    大功告成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排坐坐,分果果。

    现如今,新朝还是用的江东小朝廷那一套,三省之中,只有一个中书省在运作,而其他衙门,虽然有了个框架,但是各种官职,品级等等,都没有正式定下来。

    不过,现在的李云,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一套新的官制出来了,他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唐制的基础上,修修改改。

    然后一点点在实践里慢慢更新制度。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给那些跟着李云打江山的功臣们,排一排座次,分一分好处。

    这些,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因为这帮子人,就是新朝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基础,也是李云必须要团结的人。

    团结一群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自然就是通过利益链接,绑定在一起。

    这样,这个新生的王朝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持续下去。

    听到了李云的话之后,一众官员的目光里,都透露出兴奋。

    李云则是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笑着说道:“时辰不早了,诸位估计也有事情要忙,咱们这就回城里去罢。”

    “杜相,姚相。”

    李云看着二人,笑着说道:“一会儿进了城,不要急着回衙门里去,到我家里来,我们商议商议事情。”

    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低头抱拳:“是。”

    听到李云这句话,众人的目光,也都不由自主的汇聚到了杜谦跟姚仲两个人身上,目光热切。

    他们知道,王上请这两位相公过去,大概就是要商量封赏的事情了。

    而这两位宰相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能让他们往前迈进一大步。

    等到李云先一步乘车离开之后,众人都围上了杜谦姚仲二人,有人对着杜谦抱拳行礼,开口道:“杜相,下官在江东便跟着您了,一直对您毕恭毕敬。”

    “杜相,杜相。”

    有熟悉的人近前,满脸笑容:“杜相,下官是越州旧部,莫要忘了下官。”

    杜谦定睛一看,还真是他任越州刺史时的旧部,应该是当时越州六县里其中一县的县丞。

    他正想要说话,有人笑着说道:“杜相公,莫要忘了关中旧人,当初您一纸文书,下官便举家来投了。”

    杜谦看着他,也认了出来。

    那个时候,李云刚刚占了江南,势力猛的扩张之后,手底下的官员就不够用了,是杜谦用京兆杜氏的人脉,从关中硬薅来了一批人顶了上去。

    如今,关中籍的官员,在李云的朝廷里,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还有一些第一次金陵文会考学出来的官员,此时有些人围在杜谦身边,口称师相,有些围在姚仲这个“同年”身边,一口一个姚相公。

    一时间,挤得不可开交。

    两位宰相,都被挤得几乎不能动弹,过了好一会儿,杜谦有些恼了,他沉声道:“都住了!”

    杜相公,可以说是江东文官体系的缔造者,他虽然年纪不是很长,但是在江东文官之中的威严,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连姚仲也远不如他。

    被他这么一喊,众人纷纷住口,老老实实的散了开来。

    杜相公走到众人身前,看向众人,叹了口气:“各位,今天能跟着上位一起到这里来,都已经职位不低了,上位刚才也说了,各位都是开国功臣。”

    “这个时候,再争,无非是争爵位,争品级,争赏赐。”

    “别的,便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争一争是可以的。”

    杜谦正色道:“这个时候,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很多职位空缺,各个职位每天事情都不少,各位只要踏踏实实当差,踏踏实实做事。”

    “朝廷还有吏部,都会看在眼里。”

    “我兼着吏部尚书,今天这话,我可以在这里跟诸位说。”

    他看向众人,缓缓说道:“大家只要踏实做事,三五年之后,朝廷稳定下来,各位大概率都上前一步。”

    “毕竟现在很多职位空缺。”

    杜相公与姚仲对视了一眼,缓缓说道:“宰相,都至少还有三个缺位。”

    按照大周的制度,宰相一般是五人。

    此时,新朝的各种制度还没有确定下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往后的新朝,一定会再建三省,到时候只要进三省做主官的,便都是宰相。

    同中书门下,也是宰相。

    最少会有五人,甚至有可能更多。

    而现在,新朝能被称为宰相的,也就只有杜姚两个人而已。

    众人闻言,都目光灼灼。

    他们还要说话,杜谦摆了摆手,开口道:“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跟姚相公,还要应诏去见驾。”

    “大家都散了罢。”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看众人之中的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徐少尹。”

    年轻人说年轻,但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他听到了杜谦的话,连忙上前,拱手道:“下官见过杜相。”

    这人姓徐名坤,乃是当初第一届金陵文会的首魁,初一赴任,就是一洲的刺史。

    这些年,他虽然没有姚仲这么离谱的升官速度,但是现在也已经调任了洛阳府的少尹,也就是未来的京兆府少尹。

    京兆府另外一位少尹,则是杜谦的门生张遂。

    李正不在的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徐坤在主管洛阳府的一应事宜。

    杜谦看着他,笑着说道:“明天得了空,去我家一趟,我请徐少尹吃一顿饭。”

    徐坤抬头看了看姚仲,又低头对着杜谦拱手道:“下官…”

    “遵命。”

    …………

    李府,书房里,李云已经换上了一身宽松的便衣,他靠在椅子上,看着面前一份份名单,又看了看端坐在自己面前的两位宰相,笑了笑:“二位,到了分座次的时候了。”

    “先来说一说爵位罢。”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咱们起事以来,受益兄帮我良多,我领兵出征的时候,受益兄总是把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是当之无愧的起事第一功臣。”

    “如何封赏受益兄,我已经想的差不多了。”

    李云看着杜谦,缓缓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咱们就不说见外的话了,本来以受益兄的功劳,封个一字王也绰绰有余,但毕竟规矩在这里,受益兄就委屈委屈。”

    “封你做秦国公,食实封两千户,受益兄觉得如何?”

    杜谦连忙起身,对着李云欠身行礼:“上位,这…这使不得。”

    对于封国公,杜谦完全不觉得意外,事实上,他早就有心理准备。

    毕竟他是外姓,生前能到国公,便已经是到顶了。

    而且,爵位毕竟只是添头,真正要紧的是职位。

    他在现在这个宰相位置上,不要说国公了,便是新朝的亲王郡王,也要归他约束,见了面,也得客客气气的称呼一声相公。

    真正让杜谦感到不安的,是秦国公的国号,还有食实邑。

    国公名义上食邑三千户,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往往也就是七八百户。

    而李云,是实打实的给了他食邑。

    “上位,秦字太大,臣,臣…”

    “而且,臣要这许多食邑,也没有什么用处,臣…”

    李云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还担心你嫌我小气,既然受益兄不嫌弃,那就这么定了。”

    “受益兄将来,多多厚待食邑百姓就是了。”

    杜谦与李云合作多年,知道李云的行政思路,闻言他低头道:“上位放心,杜氏一门所得食邑田产,俱与官田类同,将来绝不加租。”

    李云又看向姚仲,开口笑道:“姚先生经略中原,也立功不小,不过毕竟时间短了一些,我的想法是,先封你个侯爵。”

    “等过些年,再给你晋封国公,你觉得如何?”

    姚仲起身,跪在地上,对着李云叩首行礼:“上位明鉴,臣功劳微薄,远不如杜相公,更不如朝中诸臣,臣自认最多领受一个伯爵,再高,臣绝不敢领受…”

    李云对着他微微摇头,开口笑道:“就侯爵罢,不必推辞了,今天要定下来的事情很多。”

    “不要浪费时间了。”

    姚仲低头叩谢,然后站了起来,两只手还微微有些颤抖。

    寒门出身的他,当然有一些激动。

    此时的他,才终于完成了终极的阶层跃迁,成为了新朝的勋贵,而且只要不犯大错,至少可以福泽几代后人。

    “咱们再说其他人。”

    李云伸手敲了敲桌子:“卓光瑞。”

    杜谦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国公。”

    姚仲也回答道:“国公。”

    “许昂。”

    杜谦思考了一下,开口道:“开国侯。”

    姚仲则是抬头看了看李云,低声道。

    “伯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