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贼天子 > 第八百一十一章 分果果

第八百一十一章 分果果

    “陛下说笑了。”

    李槲微微低头道:“河东军之中人才济济,非止是在下一个人,论领兵打仗,在下在河东军中,只能算是平平。”

    “但你是河东节度使的亲兄弟。”

    李云看着他,笑着说道:“你们李家兄弟,这一代里,似乎只有你能领兵,这个时候,李祯要是让外姓人领兵。”

    李某人笑呵呵的说道:“便不怕领兵的将领,率众来投么?”

    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朗了,尤其是中原已定。

    自古以来,只要中原已定,没有天险隔绝,哪怕其他地方还有割据势力,通常也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而现在,大江大河,都在李云手里,他的行政力量,都已经贯通南北,没有收服的,只剩下几块地方而已。

    哪怕是剩下的几块地方,也只有关中跟幽燕两个地方相对难一些。

    河东,是相对最容易的。

    甚至,李云都不需要全歼河东军,滚滚大势之下,只要打上几个胜仗,河东军的将领,大概就会直接归降了。

    李槲这一次从太原赶来洛阳,也是这个原因。

    道理很简单,这个时候归顺,说不定还能谈个好价,真等到兵临城下的时候,即便想要投降,恐怕也没有门路了。

    到时候,恐怕一家老小,都要死在江东军的屠刀之下。

    李槲脸上,勉强挤出来一个笑容,他看着李云,沉声道:“陛下,河东李氏,不曾有大逆之举。”

    “也无甚罪过。”

    他低声道:“当年,我父领我去关中京城平乱,平乱之后,我父也是第一个离开京城的。”

    李槲此时说的,“无有大逆”,是说河东军对大周没有太大逆不道的举动。

    虽然李云不是大周,但他即将接过大周的法统,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传承。

    也就是说,河东军不会“朝廷”有大逆,不管是从前的大周朝廷,还是以后的大唐朝廷。

    “我知道。”

    李云低头喝茶道:“正因为如此,李将军几次与江东军为难,我今天依旧抽出时间来见你。”

    “李仝大将军的为人,我很是钦佩。”

    李槲看着李云,开口说道:“陛下,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摊开来说罢,河东李氏,想要求陛下的恩典。”

    “我跟你见面,也是想说这个。”

    李云放下茶杯,开口说道:“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整个河东道无条件归降,河东军接受新朝改编,你们河东李氏,我只当你们没有罪过,但也没有什么功劳。”

    “你们要从太原搬出来,迁到江南道去,我会让人在江南道,给你们家安排一些田产,不会特别多,但是足够你们李家这一代和下一代人衣食无忧。”

    “再往后,就自己去拼,自己去挣。”

    李槲低头,问道:“陛下,第二个条件呢?”

    “今年下半年,最慢也就是明年年初,新朝廷将会着手征讨关中,收下旧周的京畿道。”

    “到时候。”

    李云看着李槲,神色平静道:“如果河东军愿意为我先锋,协助王师平定关中,关中既定,河东李氏便与新朝有功,到时候论功行赏,我便可以给河东李氏一个世袭的勋爵。”

    “你们李氏兄弟,也可以入朝为官。”

    “河东军上下的将领,到时候与江东军一般无二。”

    李槲闻言,神色立时变得有些苍白。

    李云的意思很简单,打关中,河东军要出力,而且要出死力,只有这样,河东军以及河东李氏,才能在新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低着头思考了许久,然后看着李云,开口问道:“陛下,在下斗胆问一个问题。”

    李云低头喝茶。

    “你问。”

    “若我们兄弟,不去陛下做这个先锋,陛下收编河东军之后,会依旧让他们去打关中吗?”

    李云想了想,摇头道:“不会。”

    “到时候,河东军的一切将领,或者开革出去,或者成为普通将士,而河东军的普通将领,择优编入江东军中。”

    “其余不合格的,在河东军服三年劳役,然后各自返家。”

    “至于这些编入各军的河东军,则是按照各自军队的任务,各自行事,编入江东军之后,便与江东军一般无二,我这个人,从来不会厚此薄彼。”

    李槲闻言,认真思考了许久,然后开口道:“陛下,这个事,我需要回去与我家大兄商议。”

    “没事,你回去就是。”

    李云笑着说道:“方才相戏耳,我又不会当真把你给扣下来。”

    说到这里,李云看着他,继续说道:“说白了,就是给你们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取与不取,都看你们。”

    “再有,如果你们不肯归顺。”

    李某人笑着说道:“那今年末,明年初,打的就是你们河东。”

    “打河东要更简单,不用准备太多,时间…”

    “可能还要提早一些。”

    李槲闻言,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他起身,对着李云抱拳行礼:“多谢陛下。”

    “在下,知道了。”

    李云也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本家,不用多想,这几天在洛阳踏实住下,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等大典结束。”

    “你便可以自行离开了。”

    李槲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是,在下…”

    “遵命。”

    …………

    正月十六。

    李正终于赶回了洛阳。

    不过他回到了洛阳之后,李云却没有在洛阳城里,李正打听了之后,才知道李云去城郊的祭坛去了。

    这处祭坛,已经建造许久,由工部尚书卓光瑞亲自督建,在年前便已经准备妥当。

    此时,李云以及杜谦姚仲两位宰相,六部的尚书,以及新朝一应高官,都聚集在了这处祭坛。

    祭坛外面,挂着李云亲自题字的牌匾。

    天地坛。

    三个字虽然不是如何出神入化,但是却带着无可置疑的霸气。

    李云带着一众官员,一路到了祭殿之中,杜谦站在李云身侧,对着李云开口说道:“上位您看,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后天良辰吉日一到,上位便可以在这里祭告天地。”

    李云看了看这座大殿。

    大殿里,并没有供奉什么神像,只供奉了一块牌匾。

    上面写着皇天上帝之位。

    这是历代朝廷祭祀的神祇,但是这尊神祇乃是代表着上天,因此并没有被人格化。

    也就没有神像。

    李云在大殿里转了一圈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当天是怎么安排的,细说一说,我好心里有数。”

    “是。”

    杜谦没有直接回话。而是看向礼部尚书陶文渊,陶文渊连忙上前,拱手道:“回陛下,礼部与两位宰相,已经订好了当天的流程,后天陛下当在太极殿设朝,在太极殿中,接受周天子禅位。”

    “禅位大典之后,便立刻在宫中,办登基大典。”

    “至正午,上位便可以移驾此处,祭告天地,开国建元了。”

    李云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摇头笑道:“那后天,要忙的事情还真不少。”

    杜谦笑着说道:“后日之后,天下大位既定,想来用不多久,就可以海晏河清了。”

    李云微微摇头:“至少要五六年时间,恐怕才能恢复一些太平。”

    说着,他扭头看向一众官员,缓缓说道:“今日,诸位都放下了各自衙门的事情,随我来了,那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宣布一个事情。”

    “后日,我便正式正位,正位之后。”

    李云环顾众人,背着手说道:“正月二十,我将在太极殿设朝,对一应开国功臣,论功行赏。”

    说到这里,他看向众人,笑着说道:“在座诸位,俱是新朝的开国功臣。”

    “到时候,官职名分,也都会一一定下来。”

    听到李云这句话,一众官员包括杜谦在内,都跪了下来,对着李云毕恭毕敬,叩首行礼。

    “臣等…”

    “拜谢上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