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 > 第619章 技术巡查

第619章 技术巡查

    在陈志国的精心指导下,各个学习小组都如同得到了技术进步的密钥,对机械制造的理解日益加深,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没过几日,又轮到另一个小组的学习时间。这次的组长是一位经验老道的赵师傅,在厂里兢兢业业工作了二十余年,是众人皆知的技术能手。这天,赵师傅早早地就在小组活动室里布置好了场地,将技术指南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耐心地等待着组员们的到来。

    组员们陆续走进活动室,眼神中都透着求知若渴的光芒。其中,有个叫李四的年轻人,对新技术充满了热情,平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讨论。这次,他早早地就来到了活动室,仔细地翻阅着上一次学习留下的笔记,准备在新的一天里有更多的收获。

    学习开始后,赵师傅拿起了技术指南,声音洪亮地开始了讲解:“同志们,今天我们重点关注一下这份指南里的研磨工艺部分。”随着赵师傅的讲解,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要点。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关于研磨精度控制的问题,大家又陷入了困境。组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李四微微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站了起来,说道:“赵师傅,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参考切削工艺里调整参数的思路,尝试在研磨过程中调整研磨剂的使用浓度呢?”

    赵师傅听了,微微点头,说:“四儿,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不过具体的效果还得进一步探讨。研磨精度的控制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研磨压力、研磨时间等多个因素,我们需要综合考虑。”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陈志国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技术巡查。听到这个小组讨论的激烈程度,他加快了脚步,走进了活动室。

    陈志国看着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讨论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一旁,静静地倾听着众人的发言,手中的笔记本记录下了一些关键内容。

    等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赵师傅看到了陈志国,连忙起身说道:“陈组长,您来得正好,我们在研磨精度控制这方面遇到了难题,大家都各抒己见,但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还得请您来给我们把把关。”

    陈志国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坐在了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的讨论都很有启发。研磨精度控制确实是个关键问题,从研磨剂的使用浓度,到研磨压力、研磨时间,每一个因素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他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绘制了一幅简单的流程图,指着图说道:“大家看,研磨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研磨剂的作用不仅仅是去除材料,更重要的是在零件表面形成均匀磨层。所以,调整研磨剂浓度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尺寸,精确控制研磨压力和研磨时间。”

    说着,他又详细解释道:“研磨压力的大小要根据零件材料的硬度和研磨表面的粗糙度来确定。硬度高的材料需要较大的研磨压力,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研磨导致零件变形。研磨时间的控制同样重要,过短无法达到精度要求,过长则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组员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小张又提出了一个疑问:“陈组长,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研磨压力和研磨时间呢?”

    陈志国赞许地看了小张一眼,回答道:“这是个好问题。测量研磨压力可以使用专门的研磨压力测量仪器,而研磨时间则需要根据研磨的面积、转速以及预期的精度要求来计算。不过,这些都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方法,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陈志国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下,组员们对研磨精度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方法,更感受到了陈志国的专业和耐心。

    学习结束后,组员们对陈志国充满了感激,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向他请教。

    而陈志国,在离开活动室后,心中依然回味着这次技术指导的经历。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更要培养工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到家后,他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告诉了家人。妻子心疼地说:“你这么辛苦,可别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陈志国笑着摇摇头说:“我这是累并快乐着,能为工人们解决技术难题,看到他们进步,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孩子们也围过来,懂事地说:“爸爸,你真棒!我们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认真钻研,为大家做贡献。”陈志国看着懂事的孩子们,心中满是欣慰。

    第二天,陈志国依然精神抖擞地来到工厂,继续在技术巡查的道路上前行,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那就是带领大家在机械制造技术上不断进步,为厂里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辉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