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隆万盛世 > 1383雨钱

1383雨钱

    魏广德担心大明朝廷会把大、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的林木伐光,忽然开口说道:“明年,虞衡司和惜薪司沟通,把京郊附近树种上。”

    屋里众人也都对魏广德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早就习惯,倒是没人对忽然说起的种树感到狐疑。

    “之前,元敬在蓟镇时,就曾命令蓟镇卫所在周围山上种树,不过要求的种果树。

    不知善贷说的种树,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

    谭纶捋着胡子笑问道。

    “卫所那里,有军户家人,每年种植果树也能增加一笔收入,自然是好的。

    不过,京城附近的林木,早先都是京城百姓为应对冬季取暖而财阀的,所以我说的种树,是种植可砍伐的木材,为取暖而准备。

    诸位都出过城,也知道出城看到的是什么,都是光秃秃的山,现在那些负责砍伐的工人,都要去到很远的地方砍伐木材烧炭,才能保证内廷和各大衙门用炭需要。

    我打算制定政令,让山厂不仅负责砍伐林木烧炭,还要负责对砍伐后的山地中书,恢复林木。

    须知若不在那些地方种树,若干年后,宫里和各大衙门冬季烧什么取暖?

    也和平民一样,靠烧西山出产的煤炭吗?”

    魏广德答道,“就算林木成才需要多年时间,可只要山厂规划得当,划分出十来个开采区轮流采伐木材,岂不是和农业一样,年年都能有产出。

    内廷和各大大人也就不担心,只能烧煤而不能烧炭了。”

    魏广德乐和和说完,就看着大家,等待他们的答复。

    “这倒是顺应天理,要是能单独划出几片林子专门继续木料就更好了,每次宫廷大修,都需要从江南甚至西南调运木料,耗费实在太大了。”

    江治开口说了句,而其他人也都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魏广德有点类似后世科学采伐的言论,倒是没有让现在这些明朝大臣有什么不适应,倒是都能理解。

    “如此,至少以后出城看到的就是茂密的树林,不再是光秃秃的大山了。”

    劳堪也马上接话道。

    其中这种荒凉的感觉,从接近黄河开始就逐渐呈现出来。

    他从南边过来不久,这点感触最深。

    对于魏广德植树的提议,江治支持态度最坚决,毕竟是工部,平时耗用的不是石材就是木材,工部过去许多消耗的银钱都是用在材料的运输上。

    “善贷,你不是让劝农司负责山陕黄河段种树吗?要不这个差事儿也一起包下来好了,我工部实在没多少余力做这个事儿。”

    支持归支持,该争的还是要争。

    种树要安排人,这里面多少也是花费。

    若是能让其他衙门做,那就不必花这个冤枉钱,最起码不会找户部请拨银子。

    现在户部的人看到工部的官员都躲着走,就是因为这段时间工部无钱,老是找户部。

    “这事,必须虞衡司和惜薪司管理的山厂负责。”

    魏广德很坚决说道,不是他也不好意思为劝农司找户部要钱,而是这个涉及规划,由他们来做最好。

    别这边栽上树,山厂胡乱开采。

    别以为山厂的碳都是供内廷和官署用了,其实每年他们都会多烧出不少炭,然后私底下倒卖牟利。

    对山厂来说,反正是没什么顾忌的,能砍多少是多少。

    只有把责任全部放到他们头上,他们才会认真对待这个事儿,不会为了私利盲目开采。

    那些山厂的炭工,春天种树,秋天伐木烧炭,也能把一份临时活计变成一份职业,可以长期从山厂领到工钱,也算帮助一些京郊百姓。

    一番闲聊后,时间已经半夜,不过今日未见星光。

    在数盏灯笼的照明下,魏广德把众人送出府门,不由得看了眼天上,黑漆漆的。

    “诸位还是早回吧,看着天,怕是今晚有雨。”

    魏广德说道。

    他说完话,劳堪也接话道:“嗯,今儿下午就感觉要下雨,可一直没起风,还以为只是阴几天。

    现在起风了,想来下雨也近了。”

    “这两年还算好,时不时有场雨,比之前几年好很多,也勉强算风调雨顺了。”

    周守愚很高兴的说道。

    上前年黄河上游大雨,直接引发水患后,这几年山陕等地雨量就小了不少,全国各省上报灾情也少了,不止是水灾还有旱灾都是如此,倒是让户部松了一口气。

    “也就是江浙那边,松江府这两年还有水患,之前都察院还有人说是海瑞治水不力,该责罚才是,呵呵。”

    劳堪笑着给几人说了都察院前段时间一场小争论。

    隆庆年海瑞出仕应天巡抚,曾着手解决太湖和苏淞江河水患,不过近两年当地水患频发,于是就有人要翻旧账。

    魏广德闻言面色严肃说道:“任之,都察院那边盯好了,这怕是因为那事引起的。”

    魏广德出言提醒道。

    左都御史陈炌到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否奏请启用海瑞为佥都御史,但魏广德担心此事怕是在都察院里泄密,所以才有此言。

    毕竟此事不算小,陈炌找人咨询很正常。

    劳堪闻言,马上笑容收敛,严肃起来微微点头。

    “何事?”

    谭纶小声追问道。

    此时大家已经站在府门外,旁边就是各家的一顶顶轿子。

    魏广德冲府中下人和轿夫挥挥手,他们会意的远离后才小声说道:“就是启用海瑞复起出任南京佥都御史的事儿,陈大人还在犹豫,之前还曾答应过一次,但很快又反悔了。”

    “他啊,不好用。”

    谭纶摇摇头,感叹一句。

    海瑞大名太大了,当官的可以说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启用这样的人,还真需要勇气。

    “不过他出任佥都御史,倒是对江南风气有好处。”

    江治还是比较中肯的评价道。

    若是其他御史官职,江治多少还会犹豫,甚至担心。

    可若是佥都御史,负责监察御史的官职,没有其他具体事务,倒还勉强能接受。

    他们这些当官的,没有不怕御史的。

    可见御史的威名,有海瑞盯着他们,那些人多少还是会收敛点。

    说大明官员黑,其实御史也不遑多让。

    “对了,刚才忘说了,推测就这三五天,松江府那边查勘结果就会报上来,港口的事儿,怕是快开始了。”

    江治忽然想起来似的,临走时提醒道。

    “我心里有数。”

    魏广德点点头说道。

    这话不用翻译,大家都懂是何事。

    多多少少都有布局,也就是劳堪晚回京城,算是错失良机。

    不过他也赶紧给家里写信,安排南京那边的家人去松江府试试运气。

    轿子走后不久,风势渐大,很快就噼里啪啦下起大雨来。

    一夜无话,翌日魏广德起来没有锻炼,现在外面还在下着小雨,已经下了一夜,只是雨势逐渐减小。

    吃早饭的时候,魏广德就问起伺候的张吉,“昨日雨势稍大些,京城各地没被淹吧。”

    “没接到消息,应该不会吧。

    几个月前才清理了水渠,除非一直持续昨夜开始那种大雨。”

    张吉小心回答道。

    “老爷老爷。”

    张吉话落,门外就传来长随石落的呼喊声。

    张吉听到这里心就是一突,别这时候有坏消息传来打脸吧,自己刚说没出事儿,还说工部和顺天府清理渠道有功。

    好吧,现在张吉在京城管家界地位仅此于徐爵和游七,稳坐第三把交椅,所以私下里也没少收东西,和顺天府那边关系尤其密切。

    没办法,顺天府差不多算是地头蛇,很多时候遇事找他们比找其他人还方便。

    “什么事?”

    石落进门,魏广德当即问道。

    “外面.外面下.钱了”

    显然,石落被惊到了,说话都有些结巴。

    “呵呵呵,那你还不去捡。”

    魏广德笑道,笑的很畅快。

    “真的,小.小的不敢说谎,老爷你看。”

    说话间,石落还把伸手摊开手掌,里面静静放着三个铜板。

    魏广德瞪大眼睛,惊讶的问道:“天上掉下来的?你确定不是别人掉地上的?”

    “不是,听到响声,我们就去看,然后就看到又掉了两个下来,就在府门口,我们都看到了。”

    石落这会儿说话顺畅了,很清晰表达了意思。

    “拿过来我看看。”

    还真是实诚孩子,石落是魏广德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才十来岁,府里已经养了几年,这才派到他身边做个随从,主要就是年轻腿脚快。

    魏广德不可能一直都是从江西老家要人,也要开始逐渐培养一些,所以都是从牙行买的有出处的人。

    也算是魏大老爷仁慈,给他们一口饭吃。

    明朝百姓生活虽然比不得后世,但是历朝历代对比的话,其实还算比较可以。

    到现在,大明财政还算运转良好,虽然困窘,但不至于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最起码还有常盈库这个宝库在,朝臣都心里有底。

    所以百姓整体生活其实比较富足,不过也有倒霉的,比如前面几年水患频发,特别是黄河附近,一决堤就不知道多少人家家破人亡,被迫卖儿卖女,只为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黄河冲过的田地,恢复起来是需要时间的,毕竟黄沙有点多。

    朝廷就算及时进行赈济,但对于家庭人口多的来说,也是很困难。

    于是,卖掉小的为家庭争一个机会。

    所以,牙行的人口交易,在大灾过后往往会大增。

    明朝虽然禁止人口买卖,但主要抓人贩子。

    “凡设方略而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

    从秦汉起,历朝历代对于拐卖人口都是连坐,基本都是杖责后全家流放。

    通过牙行,那就不存在了。

    毕竟在朝廷眼中,虎毒不食子,到了要卖儿卖女争取生存机会的程度,可见也是困难到极点。

    这,或许也是一种帮助他们的法子。

    魏广德已经拿起那三枚铜钱看了眼,两个大定通宝,一个贞祐通宝。

    “金国的钱币。”

    魏广德印象里,海内外好像都有这种类似的传说,说是天上掉钱下来。

    按照后世的解释,那就是大风,或者龙卷风刮了那个倒霉蛋埋下的宝藏,通过降雨掉下来。

    按此理论,应该是金国那个贵族藏的钱财被大风刮上天了,落到了京城附近。

    想到那段历史,宋元灭金,估计有金国贵族在京郊附近藏了钱财吧。

    “张吉,找人出去看看,金国的钱币,用咱们大明的铜钱兑了,挑些品相好的收藏起来。”

    魏广德开口说道。

    这年头其实没什么收藏古钱币的说法,多是直接当钱用,朝廷一般也不会禁止民间进行交易。

    所以像这三枚铜钱,直接给石落三个大明铜钱就可以了。

    “是,老爷。”

    张吉马上答应一声。

    魏广德把钱币丢给张吉,说道:“就从小石头开始吧,一会儿给他钱。”

    说完,又对石落说道:“都知道天上掉钱,你还不出去捡。”

    “哦哦.”

    石落这才转身,小跑着出了屋子。

    对于魏广德这样的人来说,几个铜钱,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值当。

    可对老百姓来说,这天上掉的钱,那可是意外之财。

    整整一天,即使依旧小雨蒙蒙,京城各处都是百姓撑着伞披着蓑衣四处捡钱的身影。

    “你是说,吕宋那边最近送来了一批洋芋?”

    内阁值房里,魏广德找来赵主事问起劝农司的事儿,才知道吕宋那边,依旧是西班牙人除了带来番薯外,还有一种洋芋,也是很好种植的作物。

    “回头你叫人送点到我府上,教教厨子怎么做,我尝尝。”

    魏广德这会儿以为是美洲的芋头,于是就说道。

    “是,阁老。”

    赵主事急忙答应下来。

    有回答了魏广德其他问题,这才告辞出了内阁,回到衙门直接就调了些本来是留种的洋芋,带着人送到魏府去,还叫人传授这东西怎么做。

    毕竟是新东西,大明的厨子还真不见得会弄,需要尝试。

    先按照吕宋那边的吃法吧,反正这东西吕宋明军已经吃不少了,也没见出事儿。

    内阁首辅值房。

    “善贷,外面都在传天上掉钱的事儿,你知道了吧。”

    张居正笑问道。

    “呵呵.苍天似悯斯人困,故向云中撒雨钱。钱若了时民又困,何如只赐与丰年。”

    魏广德琢磨了一天,终于念出这么一句诗来。

    “是啊,雨钱有什么用,要是能风调雨顺岂不更好。”

    张居正叹气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