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 > 第12章 他哪来的勇气!?

第12章 他哪来的勇气!?

    崇祯四年,九月中旬,唐县。

    此时的唐县,街巷间弥漫着一股压抑沉闷的气息。

    街边的店铺大多半掩着门,寥寥无几的行人也是脚步匆匆,神色间满是疲惫与忧虑。

    风带着丝丝凉意,卷动着地上的枯枝败叶,沙沙作响,更添几分萧索。

    当今唐县县令王启武,被唐县百姓称作王扒皮,私下里更是有人咬牙切齿地叫他老王八。

    自他走马上任以来,唐县百姓便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近些年来,各地天灾人祸仿若约好了一般,接踵而至。

    农田里,庄稼在旱灾、蝗灾的轮番肆虐下,收成一年比一年差,粮食价格更是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

    乡村的农民们生活艰难困苦,县城里的百姓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

    随着经济普遍不好,工作机会锐减,家家户户都为了糊口发愁。

    不知有多少人,在无奈与绝望中,只能忍痛卖掉赖以生存的农田,或是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家当,只为换取那能救命的粮食。

    更有甚者,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让妻女卖身换粮,苟活于世。

    在这般民不聊生的艰难时刻,王启武却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他非但没有将心思放在赈灾救民上,反而与当地士绅狼狈为奸,趁火打劫,大肆以低价强购百姓手中的土地。

    士绅是什么?

    有科举功名但未出仕的候补官员、有从岗位上退休的官员、还有在地方上有财有势,且在地方事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简而言之,要么是当官的,要么是当过官的,要么是等待着当官的。

    普通商人哪怕是再有钱,也没有资格称之为士绅。

    所以对官员而言,士绅是自己人,商人可不是。

    若是普通百姓自愿出售土地,那自然是遂了他们的愿。

    可要是碰上不愿卖地的人。

    呵呵,他们的手段多得很,有的是办法整治这些不识趣的百姓。

    正是凭借这出众的能力,王启武在唐县混得风生水起,得到很多士绅的青睐。

    日上三竿,阳光透过雕花窗户,洒在王启武的卧房内。

    王启武正惬意地搂着自己的第八房小妾。

    这小妾年方十五,恰是豆蔻年华,模样生得极为标致。

    只见她面若三月盛开的桃花,粉嫩娇艳,双眸恰似盈盈秋水,顾盼生辉。

    反观王启武,身材肥胖得像座小山,挺着个圆滚滚的大肚子,那体型,足足比身旁的小妾大了三倍有余。

    他脸蛋微微有些圆,乍一看,倒有几分弥勒佛的模样。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伴随着脚步声的,是师爷那带着几分慌张的急促呐喊:“大人,大人,出事了,出大事了。”

    听到门外这急切的呼喊,王启武眉头瞬间拧成了个疙瘩,极不情愿地从床上慢慢爬了起来。

    他连外衣都没顾得上穿,只穿着一身中衣,便大步朝着卧室门走去。

    “吱呀”一声,他猛地打开门。

    却见门外站着一位身材矮胖的中年人,正是他的师爷。

    王启武脸色瞬间阴沉得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板着脸,恶狠狠地骂道:“混账东西,你最好真有天大的事,不然,老爷我今天定饶不了你。”

    说罢,他双眼圆睁,怒视着师爷,那看似肥硕笨拙的身体,此刻竟散发出一种仿若棕熊般的强大气势,压得师爷都不敢抬头直视他的眼睛。

    这正是王启武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的秘诀之一。

    他天赋异禀,自幼便痴迷于习武,多年的苦练,让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尤其擅长棍法。

    他手中那根青铜棍,威力惊人,足以开碑裂石。

    寻常人在他面前,连一招都难以接住。

    也正是凭借这一身强大的武艺,王启武每到一处任职,都能迅速震慑住当地的小吏,让他们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控当地局势。

    师爷跟在王启武身边已久,对他这火爆脾气早已经习以为常,面对王启武的训斥,他心里早有准备。

    只见他赶忙上前一步,微微弓着身子,急切地解释道:“大人,小方村的乡勇传来消息,说是在小方村附近发现了一伙流寇。”

    “这伙流寇大概有两百多人,一个个衣衫褴褛,手里拿着长矛、大刀,还有些人举着盾牌。”

    “那些人正在四处打听唐县的位置,依小人看,九成是冲着咱们唐县来的。”

    说到这儿,师爷脸上的焦急瞬间化作了一抹谄媚的笑容,他躬身下拜,满脸堆笑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呐,大人的机会来了。”

    王启武原本还阴沉着的脸,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他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激动地说道:“好,好啊,老爷我的机会终于来了。”

    不同于那些胆小怕事的一般官员,王启武身怀不俗武艺,平日里对那些流寇,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常常暗自感叹自己没能在陕北任职。

    在他心里,若是自己到了陕北,对付那些流寇,还不是如同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他深知,一旦立下这样的功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所以王启武一直眼巴巴地盼着南阳府,或者附近哪个地方能出点乱子。

    对别人来说,这是祸乱的根源,可在他眼里,这分明就是通往荣华富贵的登天之路。

    此时终于等到机会,王启武兴奋得满脸通红。

    他大步走出房门,扯着嗓子喊道:“快,快给我备马,把方巡检给我叫来,本官要亲自去讨伐这伙流寇。”

    “老爷,衣服,衣服,您还没有穿衣服呐。”

    小妾见王启武这般急匆匆地往外跑,赶忙随手抓了件外套披在自己身上,又拿起王启武的官服,小跑着追了上去。

    半个时辰后,王启武与唐县巡检带着两百多衙役,捕快,乡勇向着小方村而去。

    小方村位于唐县西北二十里左右。

    为了防止流寇逃跑,王启武快马加鞭,那叫一个着急。

    甚至连唐县的衙役捕快们,都忍不住感叹。

    县令真是一个狠人啊。

    与此同时,发出这般感慨的,又何止是这些衙役呢。

    日上正午,秋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小方村附近。

    圣教军暂时驻扎于村外的树林旁。

    此时,营地里一片忙碌景象,众人纷纷生火做饭。

    从方家屯到小方村,足有四十多里的路程。

    一路上,圣教军又收编了三千多流民,以及附近的穷苦人,人数已经突破三万。

    三万人聚在一起生火做饭,那场面,着实壮观。

    袅袅炊烟,从密密麻麻的灶台上缓缓升起,仿若一片云雾,笼罩着整个营地。

    在这偌大的营地里,有两个帐篷格外显眼。

    其中一个,正是杨奇伟的休息之处。

    帐篷很大,足有二十多个平方米。

    这帐篷,是杨奇伟从系统商城精心挑选的豪华露营帐篷。

    彼时,杨奇伟正坐在营帐里,手中捧着一碗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面条。

    他刚要吃,却听到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接着,一名探子撩开帐篷门帘,快步走了进来,禀报着从唐县来的最新情报。

    杨奇伟诧异道:“什么,你说唐县县令带着两百多人冲咱们来了!”

    说到这里,杨奇伟的表情变得有些怪异,那眼神里,既有不敢置信的惊愕,又满是疑惑。

    两百多人?

    他到底哪来的勇气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