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米哈伊尔离开帕纳耶夫家的第二天,也就是他的新作发布后的第三天的时候,两个风尘仆仆的身影经过了好几天的长途跋涉,总算是来到了圣彼得堡热闹和喧哗的大街上。
由于坐了好几天的马车,她们看上去都疲惫不堪,但一想到接下来将要见到的那个人,她们顿时就又精神了起来,跟米哈伊尔相似的黑眼睛中也焕发了新的光彩。
但一想到她们最近收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消息,这份激动中就难免又带了一点忧虑。
“杜尼娅,真是难以置信,我直到现在也不敢相信我竟然已经将近三年未能见到亲爱的米沙了,上帝为何要把我们分开这么久?”激动中又有些惶恐的老妇人普莉赫里娅有些语无伦次的道:
“当然,不能说上帝的不是,说不定这就是上帝的安排呢?让米沙独自一人求学三年,才让他有了现在的成就!天知道我看到他前些天的来信到底有多高兴!他还足足给我们寄了三十卢布,没有这笔钱,估计我们来看的时间还要往后拖啊!”
激动过后,这张备受岁月摧残的容颜又生出几分忧虑,拉着自己女儿的胳膊继续道:
“但为什么彼得·彼得洛维奇说米沙在彼得堡什么事情都不干,整日酗酒,不仅当面侮辱了他还找了人演戏来诓骗他呢?可要是如此的话,亲爱的米沙又哪来的钱寄给我们呢?他也去借了哪个人的贷吗?
可以米沙如今的状况,谁又愿意足足借给他三十卢布呢?”
“妈妈,就是因为听来的消息截然相反,我们才会不告知哥哥一声,就直接来到了圣彼得堡。”跟普莉赫里娅的激动和惊慌失措不同,少女虽然也有些激动,但脸上更多的是一种沉思,似乎正在思考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究竟可行不可行。
“那现在就像我们在路上商量的那样,先去彼得堡的书店和咖啡馆看看吧!找一找最新一期的《祖国纪事》,看看上面究竟有没有哥哥的名字。
等确定好这件事后,我们就再去哥哥留给我们的那个他所在公寓的地址,看看他如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这样以后我们再想想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吧!”
这位只有十七岁的姑娘身材高挑,她的脸跟米哈伊尔至少有六七分像,但显得更加柔美和优雅,她褐色的头发要比米哈伊尔稍稍再淡一些,黑眼睛闪闪发光。
而当她思考起来的时候,她的神情几乎跟米哈伊尔一模一样。
换而言之,日后万一真的迫不得已,米哈伊尔完全可以通过女装来躲避宪兵的铁拳………
咳咳,开个玩笑,米哈伊尔表示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说回现在,当这位年轻的姑娘说出这么一番话后,普莉赫里娅原本惊慌失措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不少,真正冷静下来后,她反倒先一步向前走去然后说道:
“那就让我们走吧杜尼娅!我多么希望真的能在文学杂志上看到米沙的名字啊,到时候你一定要念给我听,我多么想听听米沙究竟写了些什么!但他竟然忘了给我们寄一本过来!”
事实上米哈伊尔并没有忘记这件事,只是寄给他的样刊来得实在是太晚,至于另一个原因,估计他的妈妈和妹妹也很快就要知道了。
而尽管普莉赫里娅和年轻的姑娘对圣彼得堡一点也不熟悉,但在不断地找路人打听情况以后,她们终于是慢慢来到了书店的所在地。
相较其它地区,圣彼得堡的书店无疑要热闹许多,但既然这东西是书店,它就注定不会太热闹,日常的冷冷清清才是它的常态,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时期和日子,它才会一下子就门庭若市。
但是对于来自外省的普莉赫里娅和杜尼娅来说,她们来到书店后看到的景象,是一批又一批的人不断地在书店里进进出出,有的在里面逗留许久,但更多的人似乎只是去书店老板那里问上一句,然后便遗憾地摇了摇头,走了出去。
虽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情况,但看到这种热闹非凡的景象,衣着相当朴实的普莉赫里娅还是下意识地离自己的女儿更近了一点,然后才出声感慨道:
“亲爱的杜尼娅,这就是圣彼得堡啊,不愧皇上所在的地方!你瞧瞧这样的景象和这些先生,在我们那里哪能看得到这样的景象呢?难怪我听人家都在说,皇上的所在的地方,贵族老爷们更有善心,官员们更加公正,就连这里的先生,也都更加有教养。
什么时候我们那里也能如此呢?”
“那或许要很久以后了妈妈,不过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的。”回答了自己母亲的问题后,这位来自外省的姑娘在原地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还是迈开脚步走进了书店。
而像她这样的姑娘,一进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更多的人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书架上,企图能够找到一本可能被人给遗漏了的《祖国纪事》。
由于普莉赫里娅和杜尼娅身上有一种初来大城市的胆怯和腼腆,因此她们并不好意思直接就去问老板,而是颇为专注地打量着货架,希望能够赶快找到那本已经被她们念叨了十几遍的文学杂志。
但找了一遍又一遍,这位老妇人和这位姑娘却是越来越糊涂。
为什么没有呢?无论是哪里都找不到!
莫非这本文学杂志根本就没有米沙说的那么有名,甚至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本杂志?!
老妇人和这位姑娘对视了一眼,她们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这个可怕的想法,为了避免被这种恐惧遮蔽住了心灵,这位姑娘咬了咬嘴唇,终究还是下定决心,朝着书店老板那里走去。
但书店老板那里此刻围满了人,杜尼娅甚至都有些看不到对方了,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拉着普莉赫里娅往那里靠近,准备等人群稍稍散去一些后就赶忙询问一下到底有没有《祖国纪事》这本文学杂志。
只是随着她们越靠越近,围着书店老板的那些人的声音就越来越清晰,开始的时候她们还有些愣神,直到完全听清以后,她们直接就愣在了原地:
“《祖国纪事》到了吗?”
“还有没有《祖国纪事》?”
“我昨天就来问过了,今天怎么还没有?”
“为什么还没有啊?”
………
而书店老板似乎是被这一声声询问给搞烦了,直接就提高了自己的嗓门大声喊道:
“没有了没有了!最早也要后天才能到了!行行好吧各位先生!你们简直都快把我吵聋了!去咖啡馆吧,那里的柜台处往往放着几本供人翻阅的杂志,如果你们运气好,说不定能传到你们手中!”
等到围在自己身旁的人陆陆续续散去后,书店老板才揉了揉眉心,忍不住嘟囔道:
“我的上帝啊,又一个果戈理,人人都在骂他,人人又都要看他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像如今的这位先生,我看见过好多家杂志和好几位权威人士都在批评他的作品,但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要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