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6、发行

16、发行

    关于自己的妹妹和母亲的打算,米哈伊尔并不知情,只是继续在做着自己手头上的事情,然后静静等待新一期《祖国纪事》的发刊。

    在此之前,米哈伊尔当然又抽空跟德米里特见了一面,刚刚见面,这个巨熊一样的男人顿时就扑了过来,大笑着抱住米哈伊尔的同时,一边激动地拍打着米哈伊尔的后背,一边忍不住说道:

    “米沙!所有的事情我都从尼古拉那里听说了,真没想到你竟然刚开始写小说就能得到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的赏识!不过你的作品也值得这样的待遇!现在想起那篇小说,我的心也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一样,简直不能呼吸!

    太棒了,你早就应该开始写作了!这么晚才开始真是浪费了你的天才了!”

    米哈伊尔:“.………”

    叽里咕噜地说什么呢,我怎么听得越来越模糊………

    眼睛也有点发黑………

    好不容易挣脱开热情的德米里特,这个巨熊一样的男人也总算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于是也连忙道歉道:

    “没事吧米沙?实在抱歉,哦上帝,我太激动了,有谁能听到这个消息还不激动的呢?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竟然得到了那位评论家的赞赏!”

    “运气好运气好。”咳嗽着谦虚了两句,看着激动的德米里特,米哈伊尔先是随他一同在街道上走了一会儿,等到德米里特终于冷却的差不多了,米哈伊尔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开口道:

    “德米,能不能跟你商量个事?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并且想要参与到一场投资当中去………”

    “嗯?”由于米哈伊尔的说话方式稍稍有点奇怪,德米里特稍微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笑着回道:

    “你说钱啊,没问题我的朋友!你尽管开口吧!这件事我也已经大致听尼古拉讲过了,我知道,你们即将开展一场伟大的事业!你也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也不可能坐视不理,就让我也尽一些绵薄之力吧。”

    米哈伊尔:“?”

    啊?

    什么牺牲的准备?

    我只是想搞点票子………

    涅克拉索夫你到底都是怎么跟他讲的………

    但是德米里特都这么说了,米哈伊尔倒是也不好解释什么,犹豫了一会儿后,就伸出三根手指头说道:“三十卢布吧德米,最迟半年内,我一定还你,我给你打个欠条吧。”

    三十卢布的话,压力不算大,光靠写稿米哈伊尔应该就能挣出来。

    “五十吧,我看你过得相当不宽裕我的朋友。”拍了拍米哈伊尔的肩膀,德米里特接着说道:

    “欠条就不必了,等你宽裕了你再还我就可以了。

    不用拒绝我,收下吧,接下来我估计我会经常叨扰你呢!我可得向你好好请教请教,虽然像你这样的天才很难复刻,但我应该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涅克拉索夫和德米里特现在已经认定了米哈伊尔是一位天才。

    不过话又说回来,刚刚开始写小说就能写下两篇这么成熟且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品,这都不叫天才那还有谁可以叫天才?

    “好吧。”眼见德米里特都这么说了,米哈伊尔倒是也不好再推脱,点点头应下之后,两人就朝着德米里特住的地方慢慢走去。

    五十卢布差不多就是一万块钱了,很少会有人会带这么多钱出门。

    于是两人就一边闲聊一边往前走去。

    由于近些年的人口大爆炸,如今的圣彼得堡可谓拥挤的过分,抬头看去,满街的马粪和白天就开始醉醺醺的酒鬼,就这么短短的一段路上,米哈伊尔都不知道遇到了多少个。

    而就在灰暗阴冷的天空之下,米哈伊尔正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动向的时候,德米里特冷不丁就来了一句:“米沙,我跟你讲,沙皇尼古拉那个大………”

    米哈伊尔:“???”

    走路就给我好好走路!

    闲的没事干怎么突然就开始键政了?!

    就当米哈伊尔冲上去捂住德米里特的嘴的时候,另一边,在《祖国纪事》的编辑部中,别林斯基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对自己的评论进行最后的整理。

    作为编辑部当中绝对的核心,别林斯基想推荐什么作品,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有异议,但在发出去之前,肯定还是要让编辑部里的人都过上一遍的。

    而事到如今,基本上编辑部的所有人都看了一遍,有人看过之后当即就找到别林斯基:

    “亲爱的维萨里昂,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也看到你的评论的标题了:‘他自最下,来观察世界’,我再赞成不过了!”

    “我认为他要比果戈理走得更远,就像你写的那样,果戈理对他卑微的主人公的同情,没有强到可以克服内含于叙述中的屈就立场。不过直接就将他与果戈理的作品进行一个对比,是不是有些太冲动了?”

    “激动人心的作品!它们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我觉得等到时候出来了应该念给更多的人听。”

    ……….

    但与此同时,另一批人也聚在了一起,这其中就有《祖国纪事》的发行商克拉耶夫斯基,而他暂且还没说些什么,只是听着身旁的人发出微弱的抱怨:

    “我搞不懂,为何会对一位新人的作品这么重视,而且我们的读者,那些受了良好的教育的尊敬的先生和年轻人,真的会对这种满大街都是的马车夫和当学徒的孩子的故事有兴趣?”

    “写得不错,是写得不错,但语言真的过分简单了,故事也太过简洁,很多我觉得可以详细一点的地方,他全都选择了一笔带过。”

    “这根本不符合当下文坛的风向,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沙皇陛下看到这样的故事绝对不会高兴的,那些令人尊敬的贵族先生们也会是如此,我们俄国的这片土地哪来这么多荒唐事呢?一个果戈理就够了,现在竟然又要推出果戈理二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