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穿越之喜满鸿福小农女 > 第316章 淼淼的老师们

第316章 淼淼的老师们

    一整个冬日。

    陆青瑶都忙忙碌碌的。

    因为回京城后开展了许多新业务。

    大梁人爱食羊肉,冬季又是最适宜温补的好时节。

    所以冬日的一品居,简直就是人满为患,生意红火得不行。

    就连和孙家一同开的布庄,生意也因着公主府和景王府的大订单走上了正轨。

    再加上年底盘账分红。

    整个陆家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厅堂里,噼里啪啦拨算盘珠子的声音,一连响彻了好几日。

    账房先生们不眠不休,都集中在一起盘账。

    因为他们要赶在年前把账盘完,以便给大大小小的东家们发红利。

    他们也是头一次见,小小一个竹笋买卖竟有这么多人一起合伙。

    直接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

    然而当他们全都聚在一起盘账的时候,就不敢再小看这笔买卖了。

    几乎就是一环扣一环的。

    一品居在京城能独树一帜,绝对是仰赖了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珍稀食材。

    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小买卖了。

    陆青瑶看着下人麻利的添茶倒水,添炭火,桌上点心小食不断。

    一切井井有条的样子。

    她就知道请大嫂蓝氏帮她管家准没错。

    二嫂教淼淼也还是卓有成效的,应该说相互起了效果。

    小闺女身上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在二嫂日日的监督下改掉了。

    二嫂整个人也温和恬静了许多,居然还重拾起了刺绣,正帮几个孩子做衣裳。

    一家人和和乐乐的,这样子就挺好。

    后宅安稳,家人平安健康,她在外边在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陆茗熹自从跟着姑姑后,就将姑姑在京城的这些产业巡视了一遍。

    由衷的越发崇拜姑姑了。

    无法想象她一个女子,背负了满身的骂名,还能做到这般。

    也太不容易了。

    不过听姑姑说她只是一品居的二东家,陆茗熹就越发好奇了。

    他给陆青瑶斟了盏茶,“姑姑,你就不好奇一品居的大东家是谁吗?”

    “自然是好奇的,可他不愿露面,我也没法子。”其实陆青瑶心里也是有所猜测的。

    这大东家估摸不是王侯贵胄,就是皇亲国戚。

    否则以一品居现在的招摇程度,没有人眼红,寻衅滋事,根本说不过去。

    不过嘛,既然人家不愿意现身,又何必强人所难。

    一品居做的是正经买卖,账本又都是经她手的,来路正当,一笔一笔的记得清清楚楚。

    这人是谁,也没必要刨根问底的。

    秀秀刚去隔壁接淼淼下学,人没接到,又去了后厨看看。

    有陆家这位大嫂在,她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只需要护一家人周全,给阿姐跑跑腿就成。

    果然,就如阿姐所说,人有尺短,寸有所长,适合的人就该放在适合的位置。

    管教奴仆女婢女,打理后宅庶务这等活计,剪不断理还乱,就不是她能干的活。

    她可没那耐心。

    陆青瑶见只秀秀一人回来了,好奇道:“你不是去接淼淼和芝芝下学了吗?咋不见人呢?”

    “阿姐,刚穆三小姐让人来传话了,她带孩子们出去逛逛,晚些才会回来。”

    陆青瑶点头,交给千雪她是放心的。

    她这些日子都没顾得上孩子。

    宴儿倒是一点都不用她操心,就是小的这个。

    人小鬼大。

    一点点的人,主意比谁都多,胆还挺肥,一不留神就得闯祸。

    从前还小也就罢了。

    这会儿再让秀秀带下去,恐怕得上掀房揭瓦的。

    想起在江州时,淼淼和秀秀整的那些菌子大乱炖,给鸡鸭鹅试吃后就敢给人吃。

    想想都后怕。

    幸好只是虚惊一场。

    她们大概是把自个当神农了,偏秀秀还陪着她胡闹。

    问她吧,她还说得头头是道。

    说许多菌类虽然有微毒,但是煮熟了就无毒,将它们晒干或者烘干,再入菜就无毒了。

    说得头头是道。

    也因为她俩的尝试,一品居又多了好些稀有的食材。

    不过这种事一次就够了。

    再多来几次,陆青瑶怕自己的心脏受不了。

    现在淼淼的课业托付给千雪,小姑娘年纪虽小,身上却有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气场。

    小家伙在她面前都恬静了许多,简直跟换了个娃似的。

    规矩礼仪方面教给二嫂也没甚问题,效果甚佳。

    至少现在吃饭不会吧唧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会再出现她口中的葛优瘫了。

    她其实最不放心的,就是隔壁的玉清公主。

    应该觉得对淼淼有所亏欠淼,心疼她,想弥补她。

    直接让人给她打了一套十二生肖纯金动物,没事把金银当做玩具小礼物送也就罢了。

    就怕把孩子养出骄奢的坏习惯。

    听喜儿回来说,吃个饭,两个人,三四十道菜,一道菜就馋几口。

    简直就是浪费粮食。

    看来得找玉清公主吃吃茶才行。

    探讨一下淼淼的教导问题,毕竟是郡主,将来有一日说不得还要见那些皇亲,她可不想让闺女被人给看扁了。

    陆青瑶思忖片刻,“秀秀,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宴请玉清公主过府一叙吧。”

    秀秀点头,这有什么难的,她知道玉清公主饮食喜好。

    就是吧,这些日子以来,她发现阿姐和玉清公主之间,一定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阿姐,你不会是想给淼淼找个义母吧?”

    “义母?”陆青瑶不明所以,抬眸看着她,“此言何意?”

    秀秀抿嘴偷笑,小声道:“淼淼那干爹不是还缺个媳妇,公主配将军,我瞧着很是相配呢,啧啧!”

    陆青瑶一口水差点喷出来。

    往秀秀脑门上一敲,“想什么呢,别看玉清公主风光无限,尊贵非常,在择选驸马这事上,可由不得她,大梁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驸马不可在朝为官,可上边也是这么奉行的,你瞧已经出嫁的几位公主,驸马要么就是没有官身的世家子,要么仅是没有实权的散官。”

    能做驸马的人,需出身望族,但不能有实权,即便才华卓然,也得离开朝堂。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陆青瑶知晓淼淼身世那会,就已隐约猜到是这个原因了。

    秀秀张了张嘴,恍然大悟,“还真是,怪道玉清公主会找个曹驸马那样的人。”

    若在曹家找个有权势的,皇帝一定会猜忌。

    想了想,皇帝及笄的公主也就三位,她们嫁的那些驸马一个个的都不咋样。

    估计真正有才干,有抱负的好男儿都不敢娶公主。

    看来做公主也没那么好嘛。

    ……

    这边姜淼淼拉着穆千雪出门。

    算起来,她来京城也有好几个月了。

    每次都是跟着阿娘出门办事,坐在马车上走马观花的,还没真正意义上的闲逛过。

    陆芝芝自打回京城后也都没出过门。

    从前在流放地,她还能偷溜出去玩会,现在家里到处都是人,二舅母闲来无事就盯着她们。

    不许倚门而站,不许爬树,不许蹦跳着走路……

    耳边全是她叨叨叨的声音。

    从前也没见她这样啊。

    陆芝芝现在都怕了二婶了,在她面前规规矩矩的。

    穆千雪看着马车里几个孩子欢呼雀跃的样子,就知道今天她不管讲什么诗文,孩子们都是听不进去的。

    不如到外面来教导,学以致用。

    一路上,三个小不点都挤在一起,凑在窗口往外瞧。

    车外寒风裹着雪花飞扬。

    车内垫了厚厚的褥子和防风帘子,倒是暖和。

    但因好奇的三个小崽掀开了帘子,时不时会有寒风灌进来,时不时还是有阵阵寒风迎面袭来。

    穆千雪并没有阻拦他们。

    她依旧裹着大氅,还将三个孩子也裹得严严实实的。

    道路两旁有积雪,也有人扫雪。

    到底是帝都。

    依旧是车水马龙,商贩叫卖,丝毫不会因为下雪天冷就不开张做买卖,或者晚开门。

    相较之下,江州人就更随性一些,这种天气,江州街道一定是行人寥寥。

    果然古今都是相通的。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节奏也是截然不同的。

    只是在这繁华京都的大小街巷,许多衣裳褴褛的行人十分惹人注目。

    鲜亮繁华与破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奇怪的是,他们全都朝着一个方向快步行去。

    “你们都分别看到了什么?”身后传来穆千雪悠扬的声音。

    三个小崽乖乖坐回了原位。

    “小姨,那边有人在堆雪狮,好大一个,还有小娃娃在打雪仗,玩花灯,点鞭炮。”颜乘安指着一户人家门前。

    一群童子在堆雪狮,都快有人高了像模像样的。

    远处一群孩子在嬉闹。

    姜淼淼也觉得新奇。

    古今的雪都是一样的雪,玩得花样却有不同。

    现代人堆雪人,古代堆雪狮子。

    “小姨,你闻到了吗,好香啊,外边有人卖好吃的。”陆芝芝说着抿了抿嘴,咽了咽口水。

    她对京城的记忆停留在五六岁,也就是小乘安这个年纪。

    记忆里爹娘带她逛花灯,就是好多好多的人头,有花灯,还有好吃的。

    现在看京城也和淼淼一样新鲜。

    姜淼淼看现在的芝芝姐,就有些像当年看到巧儿姐的感觉。

    就是吃过苦,受过饿,即便现在日子好了,对吃的东西都是有一种执念在。

    她平日里就喜欢看芝芝姐吃东西,就是吃什么都很香的样子,让人看了很有食欲。

    姜淼淼想到她自己吧,虽然不会投胎,一出生就让人给扔了。

    但好在运气好,遇到了阿娘和哥哥们。

    阿娘会打猎会赚钱,虽然别人看着穷酸,可实际上她一点都没被饿着。

    哥哥们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留给她。

    自己应该算是幸运的。

    大概是自己上一世做了好事,好人有好报吧。

    “淼淼呢,你看到了什么?”穆千雪笑着摸摸她头。

    她发现小姑娘老喜欢发呆,她那双眼睛,时而迷离,时而又亮晶晶的,好似能洞察人心。

    姜淼淼想了想,看到的可多了。

    颜乘安和陆芝芝看到的她都瞧见了,但也不能说一样的。

    “小姨,那些人是哪来的,去往哪里,瞧着也不像乞丐。”姜淼淼掀开帘子一角,透过车窗看出去。

    她刚刚就想问了,但想着千雪小姨一个闺阁姑娘,平日里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应该不会注意到。

    既然这会小姨问,那她也随口说说。

    听到淼淼问,穆千雪看着她的眼神微微有些变化,脸上露出几分欣喜。

    看都没看马车外,就回道:“这些都是北边逃难过来的,许多人身上多少还是有些积蓄,自然看着不像乞丐,城北那边有人施粥,你们要去看看你吗?”

    “去。”三人齐齐道。

    小姨都说去了哪能不去。

    马车转了个弯,缓缓朝着城北驶去,行驶不到一刻钟,路上的商贩就越来越少了。

    繁华街市不在,都是些老旧的宅子,匾额上写了福田院,慈济院……

    甚至哈有排满人的医馆,可瞧着几乎全是逃难来的人。

    姜淼淼瞬间明白这是什么地方了。

    远远的就瞧见了几个粥棚,聚满了许多了人,老老少少,什么人都有,排了老长老长的队。

    周围还有官兵维持秩序。

    粥棚上边插了旗子,都是各家各府的粥棚。

    什么王钱孙李姜……

    穆家也有粥棚在此,下人见到马车想过来行礼,穆千雪伸手出去挥了挥,他们就退下了。

    马车停在了边上。

    穆千雪领着他们下了马车。“你们知道今年京城为何涌入这么多难民吗?”

    颜乘安眸子一动,回道:“因为下雪,天冷了。”

    穆千雪笑着点了点头。

    陆芝芝:“因为天灾,没收成,他们吃不饱,这才来了京城的。”

    回京城的路上,阿娘同她讲过,有些地方遭遇虫灾,有些地方是旱灾或者水灾,百姓就收不到粮食。

    穆千雪温和的摸了摸她的小脸,“芝芝说说的对,天灾也有一部分原因。”

    她又看向年纪最小的姑娘,“淼淼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打仗,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就逃京城来了。”姜淼淼心不在焉的回道。

    显而易见,流民增多,不是天灾就是人祸。

    肃王在北边反叛,必定会影响一方百姓安宁,这不就往最繁华的京城逃难来了。

    “你怎么知道的?”穆千雪眼里闪着奇异的光芒。

    小家伙竟连这些都知道。

    “呃……二哥告诉我的。”姜淼淼有些心虚,一不小心差点就露馅了,她这个年纪似乎不该懂那么多。

    也没想到小姨竟然把课堂搬出来了,难怪说带他们出来玩会答应得这么爽快。

    她刚刚走神,是因为在粥棚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