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 第六章高价赤狐皮

第六章高价赤狐皮

    来到县里时路就宽敞了很多,积雪明显也少,应该是昨天有人铲过。

    这里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出来了,看着一身白霜的张花城,也都好奇的过来看看。

    “小伙子,弄的啥啊?”一看是山里人出来卖货的,一个出来买早餐的中年人提着饭盒过来看看。

    “鱼和蟹,昨晚上和早上海里捞的,叔来点?”张花城正好累了,当即放下麻袋,然后示意一下背后的竹篓里的冻鱼和冻蟹。

    “哎呦,好东西啊,蟹肥吗?”

    “瞧您说的,11月的海蟹,蟹膏蟹黄都是满满的,不肥不要钱!”

    见中年人心动的样子,张花城知道他会买的。

    “咋卖?”

    “这里面的蟹2毛钱一个,下面的蟹1毛五分钱一个,随便挑,这大一点的鱼1毛五分钱一条,小一点的1毛钱一条。”

    60年代的物价很低,上等的肉是7毛钱一斤,最差的肉是5毛钱一斤,鸡蛋3分钱就能买一个,一大碗的肉丝面才2毛钱不到,海鱼的价格就是在饭店里,也只需要4毛钱就能买一斤。

    “贵了啊。”

    中年人咕哝一句。

    “卖啥的?”

    有其他路过的看到了,也凑来看看。

    “我要这个蟹,还有这个,这个,鱼要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这个小的也要!”中年人一看生怕别人挑,立刻掏钱。

    张花城当即用枯草给他串绑起来,到手一张一块钱。

    “啥价啊,我也要!”

    “卖什么的?”

    大雪下了两天,海货本就是个稀罕东西,现在一看有卖的,还是新鲜刚上的,立刻三五成群的围了上来。

    第一个买了蟹和鱼的中年人也不急着回家,就提着站在这里,附近的人也都认识他,来人他就炫耀两句自己买的蟹和鱼,活活的一个狗托。

    “小伙子,我家就住这道巷子,下次路过你就多喊你嗓子。”天气太冷了,炫耀了一圈的中年人站不住脚了,跺着脚提着鱼蟹回家了。

    “开门红啊!”

    张花城看着差点空掉的鱼篓,手里多了4块3毛5分巨款。

    时间不早了,他急急忙忙的赶往早市。

    不出所料,因为大雪的缘故,早市上几乎没多少卖东西的,他的蟹和鱼价格还算正常,不到半个小时卖的差不多了。

    他看到有人收摊快速撤了,也赶紧跟着收摊跑路,要是被红卫兵抓到,东西没收钱没收不说,家里还得拿一笔巨款去赎他。

    他衣服里面还藏着一张赤狐皮,这可比他带来的所有的鱼蟹都值钱的。

    还有一些鱼蟹让他全部倒进篓子里。

    “姐,要鱼和肥蟹吗?海里刚上来的!”

    “阿姨,要海鲜吗?海里刚上来的!”

    “老板,要海鲜吗?海里刚上来的,还有几个八爪鱼和几个海螺呢。”

    赶往收购站的路上,张花城轻轻松松的把鱼蟹都卖的差不多了,有着一张好皮囊的他备受一些城里阿姨们欢迎,几乎问几个就会有一个花钱买的。

    收购站已经开门了,张花城一进屋就感受到暖暖的气息。

    “山里来的?有山货?”

    看张花城背着篓子进了屋,一个正在给炉子添炭的中山装男子眼睛一亮,随即起身走到台前。

    大雪两天封路,他什么都没收到,就算是冬天,他们也是有任务的。

    如果是其他季节,他们可没有现在这么热情。

    “赤狐皮收吗?”

    张花城扯开衣服,露出了里面金红色的赤狐皮。

    “哟,稀罕物啊,收,是完整的吗?”中山装收购员一看赤狐皮,心中一喜,这可是备受欢迎的好东西。

    将赤狐皮取出,完整的赤狐皮毛泽鲜艳柔滑,收购员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个遍。

    “不错的成年赤狐,狐皮完美无瑕,扒皮手艺精湛,刚扒下来没两天吧,嗯,算上等。”

    收购员很实在,略一思考后报出一个价格。

    “13块5,小兄弟,如果是前几日,最多13块,现在我多给你5角。”

    “可以。”

    与张花城预估的价格相差不大,对方一看也是个很实在的收购员。

    “我们这里药材也收,现在药材收购价格比前段时间高了一些,如果有药材的话可以拿来卖,特别是长白山人参。”

    长白山人参,这好东西他可没有。

    张花城摇摇头道:“当前大雪封山,山里的人参不好找,回去以后我去给你宣传一下。”

    接着他示意一下鱼篓,“海鱼和蟹收吗,早上刚捞上来的。”

    “这个我们这里不收的,不过我可以个人买点吃。”

    收购员笑了起来,听到张花城要回去帮他宣传一下,心情也是愉悦了三分。

    能在收购站上班的收购员都不简单,单单是工资一个月就有二十多块钱,自然也不差钱的。

    当张花城离开收购站时候,兜里多出15块钱,现在的他身上一共有27块6角4分钱,在当前这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来到百货商场,这里已是人来人往。

    一进来左侧就是文具柜台,两分钱的铅笔,橡皮,四分钱的尺子,两毛钱的铅笔盒,一毛五分钱的钢笔墨水。

    日用杂货柜台,五金交电柜台,食品柜台……

    张花城买了很多东西,半斤硬糖,盐,醋,酱油,抄网,锯子,锤子,洋钉,红头绳……

    一堆的东西一共就花了6块4毛2分钱。

    其他东西张花城想买的都买不了了,这里除了文具,锅碗瓢盆,其他大部分都需要票,农产品要粮票,仿制品要布票,工业品要工业票。

    “只能去黑市上买了。”黑市在哪里他知道的,只是黑市上的东西虽然不要票,但要贵很多。

    黑市在一个很偏僻的胡同里,胡同里面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卖粗粮的,有卖细粮的,有卖肉的,有卖票的,有卖鸡蛋的……

    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张花城来到后也没有墨迹,十斤小米,十斤面粉,二十斤玉米渣,还买了二斤几乎全肥的猪肉。

    “大爷,脚底那边的书我看看。”

    当经过一个摊位时候,张花城眼尖的看到一个老人脚底旁边压着几本书。

    文革没结束,这些书是无法印刷的,现在买书很难。

    老人打量了一下他,这才挪开腿。

    红楼梦!

    张花城一喜,虽然有点旧,但他认出这是作家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红楼》,白皮书面上只有繁体红楼梦三个字,以亚东重排本为底本,是49年后最早的排印本,他当即决定买下来,王琳非常喜欢红楼。

    “几本?”

    “上中下三本都在,内页无缺失,要吗?”

    老人有点冷淡。

    “多少钱?”

    “三本一共3块,不单卖。”

    都旧这样了还卖这么贵,张花城想了想取出两块钱递过去道:“2块钱,卖我拿走。”

    老人一听利索的把书用报纸包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