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国联大会对有关九国公约远东战争问题进行商讨。
会议始于11月3日,为什么一直到16日才正式开始?
因为就在昨日,英吉利代表赴德商讨有关奥地利、但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
毕竟日耳曼在1933年已经退出了国联
会议拒绝了所有对日制裁、禁运有关的措施,主要采取在大会上进行谴责的方式
哦,对了,小鬼子也退出了国联
消息传回金陵,老头子同步拒绝了日耳曼调停代表带来的日寇停战7要素。
决心打到底!
同日
钱穆大师在武汉的临时驻地写下四个大字《国史大纲》。
11月17日
第三次国防会议正式召开
唐生智“主动请缨”,被任命为金陵卫戍司令长官,副司令罗卓英、刘兴,下辖: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部、第54军霍揆彰部、第66军叶肇部、第74军王耀武部、第71军王敬久部、第72军孙元良部、第78军宋希濂部、第83军邓龙光部;
卫戍司令部直辖103师、112师与宪兵部队、炮兵部队;
外加税警总团与教导总队;
为了让声势看起来大一些,几乎除了俞济时的部队被抽走之外,所有嫡系部队全部变成军级单位,似乎这样一来,战死后下葬的规格会高一些?
不过,对于全国而言,这样的态度,却是够了。
核心嫡系三个德械调整师与税警总团、教导总队集体卫戍先总理,道理上挑不出毛病。
还有一级上将唐生智坐镇,土木系二把手罗卓英陪祀,阿不,陪同。
这其中,沈复兴也终于如愿,授了少将军衔。
否则出去吃饭,总感觉矮别人一头。
李宗仁与白崇禧会后即刻北上,正式成立第五战区。
不过没有给他派任何嫡系部队,西北军、东北军、湘军、川军与桂军组成了第五战区的所有主力。
司令部正式进驻徐州,开始对山东进行渗透。
内宣方面,韩复榘已经成为了丢失德州的第一责任人,除了报道各国华侨踊跃救国的新闻,剩下的就是对于济南保卫战的预热。
没错,宣传部这次开始学聪明了。
他们集中报道说明济南对于抗战的重要性,以及目前部队的情况。
根本就不怕信息泄露!
只是对于重炮旅被调走划拨给第五战区李宗仁部绝口不提。
接下来,除了金陵之外,大部分视野都集中在了济南。
这也间接消除了太原会战失利带来的恶劣影响。
根据阎老西的电报,由于情况紧急,太原兵工厂只有10%的迁徙程度。
俞飞鹏给出的计划是让太原兵工厂整体搬迁到重庆,这个方案遭到拒绝之后,由阎老西自己进行搬迁工作。
根据中统密探记载,太原兵工厂巅峰时期拥有各类机械3800余部,兵工厂、火药厂工人1.5万余人。
月产75毫米山炮35门、各类口径迫击炮100门、3000-4000支步枪、机枪/冲锋枪1000支、炮弹2万发、子弹420万发。
这还是没有三班倒的情况下,马力全开产量可以再翻一倍!
同日
日寇在申城重开申城兵工厂.
原来,在128淞沪抗战之后,根据协议,申城禁止开办兵工厂。
按道理,这些设备应该搬走可事实是仅仅封存在原地。
封着、封着就给忘了。
不过这个兵工厂较小,根据中统回报,预计月产步枪100支,各类弹药30万发,山炮2门。
至此,太原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申城兵工厂皆落入日寇手中。
为日寇节约了大量运力与国力消耗。
太原、沈阳、申城三处兵工厂月产能达到了步枪9500支、轻重机枪300挺、火炮90门、子弹900-1000万发、炮弹5-6万发、手榴弹8-10万枚。
原先需要从国内通过海运,陆路长达上千公里的运输线,一下子缩短到了本土供应。
只可惜,这个消息除了高层少数人知晓,老百姓并不知情。
否则阎老西与少帅,恐怕要被舆论直接淹没。
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从太平洋西岸起运的各式生产线已经在广州靠岸,预计1938年初,将在重庆附近新建超过50家各式工厂。
俞飞鹏给出的产能预计,勉强可以弥补三座兵工厂损失的产能。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只有汉阳兵工厂与零星其他小型兵工厂可以提供枪炮子弹。
这段时间,将会是整个抗战最困难的时期。
武器弹药紧缺期!
11月18日
金陵卫戍司令部第一次会议召开,沈复兴身兼三职。
税警总团团长、兼金陵卫戍司令部警卫营营长、兼金陵卫戍司令部参谋。
甚至廖耀湘与孙立人、邱清泉也兼着卫戍司令部参谋。
整个金陵防区被划分成三块,城区防务、紫金山方面防务、牛首山方面防务。
霍揆彰任牛首山防务长官、王耀武任紫金山防务长官,徐源泉任城区防务长官。
同时宣布所有船只往来,需要通过金陵卫戍司令部批准。
而沈复兴虽然人在金陵,却通知老王直接在淳化镇及周边乡镇贴出告示:
【战争预警通告】
告示一出,整个淳化镇的数万居民开始仓皇逃离。
因为告示里面写得很清楚,日寇目标:淳化镇、青龙山。
150毫米榴弹炮炮击效果:一发炮弹,四合院内片瓦不存,半个巷弄房屋不存。
与以往说明战争危险与驱散百姓不同,沈复兴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这些人:
我们要守淳化,日寇有炮,一炮半个巷弄。
效果奇佳!
可这份【战争预警通告】也很快被摆到了老头子与唐生智的桌案上。
沈复兴立马被叫了过去!
“你这是要做什么?制造恐慌吗?《避难实施计划》难道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擅自行动?”
唐生智的口水都快喷到了沈复兴的脸上了,如果现在有一把枪,怕是要直接顶到沈复兴的脸上都未可知。
沈复兴面不改色:“启禀长官,我没有制造恐慌,就是按照《避难实施计划》实施的,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问题?”唐生智见沈复兴还敢顶嘴,顿时火冒三丈,他刚才被各部门大佬劈头盖脸的指责,尤其是委座那张【你让我很失望】的脸,更是让他面上无光:“所有船舶都被征用来运输军用物资,你这么一个疏散,百姓往哪里跑?啊?”
“火车站?码头?你现在给我去看看,挤得水泄不通,各国领事都看着呢!”
“国际影响还要不要了?金陵城还要不要守了?”
可沈复兴还是那副无动于衷的模样:“我只是在我的防区贴出告示,这没有什么不妥吧?至于为什么会流传到金陵,我就不清楚了。”
“你!你自己去跟委座解释!”唐生智很想说免了他的职,可偏偏沈复兴是税警总团的人。
要免职,只能免去警卫营长与参谋的指责,这怕是他梦寐以求的吧?
“哦!”
沈复兴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候唐生智却突然出声叫住了他:“可以了,把门关上。”
办公室的大门被关上,沈复兴一脸不悦地直接坐下点起一支烟:“金陵城的公务人员家属,难道还没走?”
唐生智摇头:“没有,明日才会宣布迁都重庆,你这一手,让我很是被动。”
沈复兴脸色无奈:“哪有船?听说金陵兵工厂还有最后一批机械与人员没动,我这时候不让老百姓走陆路,到时候就真的是一炮半个街道了。”
“那也不能让消息传到金陵啊,我压力有多大?你不知道?”唐生智说着说着就咳嗽起来,一手抚着桌子,一手捂着嘴巴。
“长官!”
沈复兴立马上前扶住唐生智,后者却是缓了缓后,坐到位置上开口:“为什么我两次都提议你当这个参谋?”
“第一次,是罗霖跟我说,你沈复兴是个有担当的汉子,有勇有谋。我一路看着你在淞沪连战连捷,想着有你出谋划策,或许情况会好一些。”
“可你倒好,一支笔杆子,都快赶上十万兵马了!”
“第二次,也就是这次,我的情况你看到了,7年没有带兵,这些人都不信我,也不听我,我只能把防区一个个划给他们,把你们这些嫡系、未来的希望收拢在身边,用你们去发布命令。”
“我啊,这次是没办法了。”
唐生智说着说着,惨白的脸上全是自嘲:“当年就是被人撺掇着跟那位抢宝座,三次,三次都失败了。”
“这次啊,又被他掐中命脉,逼上梁山,这金陵,怕就是我的埋骨之地咯。”
沈复兴心有戚戚,但他明白,别看这个时候的唐生智生死看淡。
到时候但凡有一纸撤退的命令,他一定会跑!
“您就放心吧,这里有我们在,只要坚持到百姓撤离,到时候进退就自如了。”沈复兴安慰道。
唐生智满意的点头:“去吧,作战与防守方案还要加紧完善,李长官那里调来了18门150毫米榴弹炮,加上金陵城原有的,老旧后堂炮43门,一共不过70门,你们要好生安置。”
“炮弹不够,粮秣不够,子弹不够,水泥也不够!”沈复兴摊了摊手,很无奈。
“咳咳!”唐生智又咳嗽了几声:“去吧,我会跟你俞叔协商的。”
沈复兴欣然离开,只是关上门的瞬间,两人都变了脸色。
唐生智还是那样脸色惨白的靠在椅子上:“罗霖啊,这沈复兴没你说的那么简单,我以诚待他,可总感觉他在防着我。”
沈复兴却在办公室外的走廊,当着其他人的面,又点起一支烟,脸上全是不屑,可却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妈的!还不肯发布撤退令,江防权限也没拿到手,如果不是早早让廖耀湘控制了南板桥渡口,怕是一条船都拿不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