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 第114章 李希烈?李诩!

第114章 李希烈?李诩!

    10月2日

    孙立人正式被任命为第二支队支队长兼第4团团长。

    杨守义的税6团被调至一支队,他被任命为一支队支队长。

    至此,整个税警总团架构就被捋清楚了。

    税警总团团长:沈复兴;

    参谋长:王德厚;

    参谋处长:廖肯,兼任5团长;

    一支队长:杨守义;

    下辖2团、3团、6团;

    二支队长:孙立人;

    下辖4团、5团;

    编制与人事调整的报告才送到宋部长的桌案上,下午税警总团的补充兵员与物资就大批量开始运送。

    沈复兴也是一阵后怕,看来,自己确实忽略了这位财神爷的力量。

    提拔孙立人,的确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棋。

    天可怜孙立人,在嘴渔村被沈复兴吓得够呛。

    这心机,这手段,这计谋,他孙立人很担心哪天不听话,分分钟就被沈复兴给弄死了。

    只有小满清楚,他阿叔这次真是误打误撞。

    但其他人可不这么看,包括老王在内,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沈复兴设的局,只是什么时候设的,老王想了好久都没想明白。

    一天时间,整个杭州湾沿线11个村子全部被搜了一遍,所有的海滩码头全部被烧毁。

    2000多人被强制搬离渔村,妇女、老人与孩童住进内陆的临时安置营地,男人全部被征调充作民夫。

    嗯,给钱的,以工代征。

    美其名曰,帮助他们凑够未来的生活费。

    11个村子搜出了5名日寇间谍,还有39人帮忙协助日寇打探水文地理情况的渔民。

    对此,沈复兴大手一挥,全部交到张发奎手上。

    他一个驻军军官,不方便处理。

    当然,结果很血腥,他们被集体再次移交给了中统。

    光是那份详细到近三年几时涨潮,几时落潮,水流情况,就让张发奎浑身冒冷汗,也让顾祝同与老头子浑身冒冷汗。

    特别是那个嘴渔村的陆家小子,光是一天就可以收到10法币!

    没错,这可是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只要你下海探查水情就可以挣到。

    谁不心动?

    那个手电筒,就是他家的,而他父亲就是村长!

    但同样的事情,在甲午时期,日寇同样派人来到过金山卫,当时有三名探子被直接打死,送到官府还得到了嘉奖。

    只能说,从甲午之后,民众原本弯着的脊梁,被彻底敲断了。

    好在,这件事情的解决,整个杭州湾沿岸开始大批量的施工。

    无数的沙包开始组成一个个纵深几百米的简易滩头堡垒与壕沟,所有可以登陆的地方,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破坏。

    那些破坏不了的沙滩,则是渔网包裹着拆掉的渔村,在沙滩上变成了一个阻挡小船登陆的障碍。

    如果此时日寇想要从沙滩登陆那就必须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提前下水,然后跨过几十米的深水区,拖着沉重的身体向第一道阵地冲去。

    壕沟、阵地、炮垒。

    沈复兴拉着老王、孙立人与杨守义几乎跑遍了整个杭州湾南岸。

    从海盐、乍浦、全公亭、金山卫与柘林这6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了12个防守核心点,24个主要阵地,55个辅助阵地。

    10处原有炮台,22处小型炮兵阵地。

    随着摊子铺开,沈复兴觉得好像兵力越来越不够了。

    在补充了兵员后,税警总团也不过17000余人,这样分散之下,似乎会重蹈覆辙,根本守不住杭州湾。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头子的一纸任命就丢了过来。

    李希烈,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的副总团长。

    这个沈复兴从来都没有听过说名字的家伙,居然笑眯眯地带着他的任命书,来到金山卫。

    “沈长官好,王参谋长好!”

    看着眼前带着眼镜,皮笑肉不笑的家伙,沈复兴与老王都察觉到了一丝危险。

    没错,就是危险。

    这种忌惮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警告,眼前这个笑眯眯的中年人很危险。

    李希烈,37岁,黄埔旁听生,某同盟会大佬侄子。

    元老级别!!

    东征、北伐、二次北伐、宁汉分流.反正能参与过的战斗与事变他全参与了。

    哦不,应该说,全程旁观了一遍。

    反正磨蹭着,磨蹭着,职位就一步步上来了。

    在总指挥部的参谋位置上,几乎你一眼看过去就不想找他办事。

    经常安排下属办事的小伙伴都清楚,我们一般都会找个看上去靠谱的下属去办事,而不是那种看上去【我一定会搞砸的】家伙去办。

    没错,眼前的男人就会给人这种感觉。

    可偏偏又起了一个好名字,当你只翻看名单目录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停留在这个名字上:是个人才。

    沈复兴来回翻看了好几遍,确认眼前这个家伙就是新任命的副总团长。

    剑眉星目,一脸正派的模样却总给人提不起精神的感觉。

    就好像.有些肾虚?

    “李副团长?抽烟吗?”沈复兴小心试探着。

    “那感情好,校长不喜欢抽烟,在总部可憋死我了。”

    说着,他就顺手将整包烟都接了过去,点起一根之后,却没有还回来的意思。

    哦豁!?

    沈复兴眉头一挑,这家伙.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诶~沈长官您别这么看我,在下也是被逼无奈,您放心,我绝不添乱。”

    李希烈嘴上这么说,但沈复兴与老王都不相信。

    可人都来了,他们也没有办法。

    就这样,金山卫的总指挥部多了一个外人,被硬塞进来的外人。

    10月3日

    蕰藻浜战役终于打响,激烈的战斗让张发奎几乎每几个小时就会给沈复兴传一份战报。

    李希烈自然也会收到一份。

    下午

    当沈复兴收到最新战报的时候,人都傻了:“这薛岳疯了吗?居然放了两个大队的鬼子过河,说什么要在大场镇外围歼这股日寇??”

    孙立人摸着下巴:“火力配置齐全,倒也不是不可能。”

    “那是两个大队的鬼子,之前在浏河西侧的攻坚战你也看了,那可是王军长与霍军长联手都没有突破的防线!”沈复兴还是觉得要敲打敲打孙立人,太骄傲了不好。

    老王也跟上来说道:“没有绝对的火力配置,固守待援的小鬼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几人激烈地讨论着这场围歼战会不会引发蕰藻浜的溃退,却听到李希烈踮起脚看了眼战报与地图后,悠悠然说了句:“这有什么,先围起来,这帮小鬼子被挡在了走马塘北面,这一块只有一条小溪跟几口水井,晚上派人去下毒,第二天什么烦恼都没了。”

    嘶——!

    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往水井下毒?往小溪里投毒??

    整个指挥部的人都扭头看向这个副总团长,感觉整个指挥部顿时凉飕飕的。

    但那个懒懒散散,仿佛肾虚一样的李希烈似乎对自己刚才的想法不满意,低着头思考的时候又顺走了老王放在桌上的香烟,悠悠然点起一支:“听所那边不少人都患上了霍乱,可以丢几个感染的死人进去,特别是往小溪旁那么一丢,神不知鬼不觉,一具尸体罢了,哪哪都是。”

    “围他个几天,这帮小鬼子就得自己投降。”

    嘶——!

    指挥部的温度瞬间降到了零度,就连沈复兴都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要驱散这股莫名的寒意。

    众人已经不敢继续讨论,纷纷找借口出去晒一晒太阳。

    虽然说都是为了杀鬼子,但你这

    沈复兴扭过头,看了眼李希烈,他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这个家伙太危险了。

    察觉到沈复兴在看他,李希烈有些兴奋:“沈长官,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计划很靠谱?”

    “那什么,你先坐下,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沈复兴虚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这要是真干了,万一引发大规模霍乱。

    要是全霍霍小鬼子还好,万一这2000人感染了蕰藻浜几万大军怎么办?

    倒是老王皱眉接话:“我方也有感染的可能性,在自己腹地投毒,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引火烧身啊。”

    但李希烈却是满不在乎的坐下:“大不了让感染的士兵渡河夜袭呗~”

    ?!

    哗啦~!

    指挥部至少一大半参谋都觉得自己需要出去透透气,这是什么魔鬼。

    沈复兴脑门全是黑线,他终于知道这危险的感觉来自何处。

    你他妈的这哪里是叫李希烈?

    分明就是李诩!

    他跟老王对视一眼:非必要不能动用这个大杀器!

    他们的感觉没错,当时总指挥部要推荐人来到这里,大佬们列了好几个名字,结果李希烈被所有人高票投了过来。

    因为他之前交了一份报告:

    遣海军夜间炸开苏州河北岸与黄浦江.

    据说灵感还是来自于沈复兴的水淹杨家行

    李希烈见众人这幅样子,叹了口气,很是失望地坐下,继续他的躺平生涯。

    这个时候,日寇的第四舰队已经在济州岛集结完毕。

    整个舰队将护送两支部队来到淞沪战场,第8分舰队“鬼怒”号,“名取”号,“由良”号将护送第13师团、独立机关枪第8大队、后备第1、2步兵团从吴淞等地登陆。

    第12、14分舰队将掩护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独立山炮第2联队从杭州湾登陆。

    真正的恶战,将在蕰藻浜与金山卫同步打响。

    决定淞沪会战命运走向的时刻,即将来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