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天空上,呈现出一片荒蛮之地,各种奇形怪状的野兽出没无常。龙山人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正在与比他们庞大数十倍的野兽展开激烈的猎杀搏斗。
马文庸的旁白声适时响起:“狩猎,自古以来便是龙山人主要的谋生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人的狩猎本领堪称完美,甚至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他们对大自然的熟悉程度,对猎物习性的精准把握,以及团队协作的默契配合,都让人由衷钦佩。”
镜头继续生动地演绎着龙山人像狼群一般默契狩猎的精彩场景。
马文庸的声音充满激情:“龙山人刚抵达白垩纪时,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和自身力量的相对弱小,曾经一度是被野兽追捕的猎物。但他们凭借着聪明才智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片陌生而危险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如今,他们已然成为这里野兽们的可怕梦魇。”
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龙山人齐心协力挖陷阱和围栅栏的忙碌身影。
马文庸详细解说:“这是他们在精心设下陷阱,以巧妙的方式捕获猎物。不过,相比之下,他们似乎更热衷于那种积极主动追捕的狩猎方式。龙山人拥有超乎常人的耐性和毅力,以及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在狩猎时,他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忘却一切外界干扰。特别是在捕猎大型动物时,他们往往会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时为了追捕一个猎物,他们不惜长途跋涉,历经数天,甚至历时几个星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最终成功捕获猎物。”
观众看到龙山人将人员巧妙地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追逐猎物,吸引其注意力,另一组则提前埋伏在掩体后面,等待时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猎杀被追赶得疲惫不堪的动物。
马文庸的旁白继续:“狩猎,同时也是龙山人娱乐身心、强身健体、展现英雄气概,甚至是选择配偶的重要活动。在他们的文化中,一个优秀的猎人往往会受到族人的尊敬和爱戴,也更容易赢得心仪之人的青睐。”
这时,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手持木棍,嬉笑打闹着跑过。
马文庸微笑着介绍:“像阿乌这样年纪的孩子,从小就在成年人的悉心指导下学习狩猎的本领,逐渐养成了熟练使用武器的习惯。他们时常模仿大人的各种狩猎行为,认真学习辨认野兽的足迹,深入了解猎物的生活习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而然地就成长为灵巧熟练的猎人,传承着龙山人的狩猎文化和生存技能。”
连续数周,夜幕中,宽阔的天空上,都在呈现人类渴望知道的那片荒蛮之地的影像。这些真切的报道,深深触动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心灵,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同情。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龙山人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开始将龙山人当作自己的祖先,对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充满了敬畏与尊重。
尽管录像在时空镜像面传输过程中,时而会出现画质不稳定的情况,声音也偶尔会出现丢失现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观看的热情,就如同当年人们第一次看到电视那样,大家都沉浸在这震撼人心的历史画面中,没有人去过分追究它信号质量问题。
在巨大的天幕之下,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仰望天空,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赞叹着古人的生存智慧和顽强精神……
而此时,在白垩纪,科考探险队一直在做着各种科学考察,纪录片的录制始终没有停止过。大导演邹东旭不仅录下了各种奇形怪状野兽的出没无常情况,还记录了龙山人凭借非凡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坚韧精神,与比他们庞大数十倍的野兽展开激烈搏斗的场景。而网红大咖马文庸则一心收入他的原始声音;网红小喵陈苗苗则专心搞她的《活在中生代》的现场录制。
此时,在数码小屋中,由邹东旭主导的《初上龙山》正在制作中,剪辑高乎陈苗苗将一段视频画面投放在荧幕上。
只见画面中苗苗正与一群龙山妇女亲密地在一起。
苗苗热情地介绍道:“这里便是龙山妇女的日常工作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主要从事植物性食物的采集工作,这在龙山人的经济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狩猎活动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不能预先保证获得成功,而妇女们所采集的植物性食物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相对稳定的基础保障。这些植物不仅可以用作食物,维持生命的延续,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为族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甚至成为了某种技术的必要需求。比如,用于制作精美的服饰,或者提炼某种捕捉猎物的麻醉剂,展现了龙山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和智慧创造。”
这时,一位龙山妇女背着可爱的孩子也来到劳动现场。
苗苗温柔地用手轻轻摸着孩子头上柔软的绒毛,说道:“这里的劳动都是集体行动,没有个人单独行动。女人除了承担生儿育女、洗衣做饭等家庭责任外,她们也积极参与部落中的议事,为部落的发展和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龙山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山的英雄都是龙山妇女教育出来的。是因为女人喜爱英雄,所以带来的文化很多的体现出英雄的风骨。”
一旁的高欣欣听到对话,忍不住插话说:“你这种说法跟飞哥的说法有点像。”
“他是怎么说的?”戈武好奇地问。“他说这是后战争文化。”欣欣回答道。
“什么是后战争文化?”戈武一脸茫然,感到十分新鲜。
“就是英雄崇拜的文化。”高欣欣耐心地解释道,“比如说,我们大理白族姑娘的头饰,一般都说是风花雪月。飞哥说,其实应该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后战争文化。”
“怎么讲呢?”苗苗迫不及待地问。
欣欣把当初鹤云飞说的内容又详细地说了一遍,并补充说:“很多古人的装饰物都有可能从远古狩猎者的伪装演化而来。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狩猎,会使用各种伪装来接近猎物。后来,这些伪装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勇气。”
邹东旭听后,感慨道:“这倒是一种全新的提法,很有意思,可该怎么理解呢?”
高欣欣兴致勃勃地继续解释:“简单地说,就是古代族群里的战士从获得食物到赢得生存空间,所表现出的英雄情结,被他的爱人、亲人以及后人羡慕。以至于爱屋及乌,把他们身上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诸如兽皮、羽毛,甚至捕捉野兽时的伪装,当作赞美和仿效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审美追求,即所谓的战后文化。”
邹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真是深刻,这应该是一个民族生存观的审美取向。就像以前一段时间,人们喜欢戴军人的帽子,感觉威武和自豪一样,都是对英雄的崇拜。”
戈武也表示赞同:“还真是这样,也许我们彝族咪依鲁的名字就是从古代眯鲁的名字延续下来的。”
郝小雨兴奋地说:“也就是说,将来眯鲁一定是龙山人崇拜的族巫了?”
“太有文化了,等回到咱们的世界,我一定去参加插花节。”陈苗苗被他们的话深深打动,心中充满了向往……
二十一世纪的天幕上,一个巨大的火堆燃烧起来,宛如一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把,照亮了整个天空。
陈苗苗的旁白声在空气中回荡:“亲爱的家人们,龙山人是一个对火无比崇拜的族群,在他们的信仰中,是大神羲慈悲地赐给了人间火种。这火种让黑暗的世界变得明亮起来,让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吃上了美味的熟食,还成功赶走了凶猛的野兽,为人们营造了温暖、安全的家园。所以,无论是举办喜事,还是操办丧事,火在龙山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希望的源泉。”
马文庸的旁白适时响起:“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伟大的普罗米修斯勇敢地盗取天上的火种,帮助人类开启了文明新纪元的描述。看来,对火的热爱和敬畏,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它见证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天空中传来古老的《图图谣》,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如同今天彝家人过火把节一样的场景,龙山人跳起悲壮的“图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