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万历下江南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万历下江南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

    北运河终于解冻了,万历也可以下江南了。

    他也就跟余有才和沈鲤等亲信说了一声,随即便调集战船和漕船准备出发了。

    这个时候他好像完全跟朝堂之上的文官脱节了。

    他基本不开朝会了,也很少接见朝中重臣,至于什么听讲经筵,在文官的监督下读书学习,那更是从未有过的。

    其实,搞不搞这些东西跟治理大明基本没什么关系。

    朝会暂且不论,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就是文官用以约束皇权的手段。

    说实话,一个当皇帝的要把如此硕大个国家治理好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如果成天还要接见朝中重臣,听讲经筵,读书学习,那一天就没什么时间了。

    文官就想把当皇帝的控制在深宫里,教当皇帝的这么干,教当皇帝的那么干。

    这样能行吗?

    事实证明,这样不行。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当皇帝的亲自执掌大权,征战四方,那就是大明最为强盛的时候。

    后面文官掌权,息兵养民,大明是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弱到最后,谁都想来欺负大明一下。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那些势力能不能欺负得了大明是一回事,但是,大明弱到最后就是谁都想来欺负一下。

    鞑靼、瓦剌、后金、东胡、东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等,那都觉得大明弱到是可以任意欺负的了。

    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谁敢动手?

    这就是听那些文官这么干那么干的下场。

    所以,万历压根就不听那些文官的。

    他就是这么叛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敢叽叽歪歪,那就收拾谁。

    这次下江南他也是说走就走,根本不跟那些文官打招呼。

    大部分的文官甚至都不知道他要离京了。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两百艘水师战船和四百艘八百料漕船突然就从通惠河飞快的划了过来,汇聚到皇城的太液池中。

    紧接着,上万禁军和上万锦衣卫便开始往船上涌了。

    这次甚至连上万禁军的战马上了船。

    辰时许,朝阳初升,硕大的船队就出了皇城,出了京城,沿着护城河和通惠河一路驶出,满朝的文官都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除了皇党。

    蒲州三大豪族的人甚至以为他又要出兵去征讨北虏了。

    因为拉木伦河就是大辽河的支流,船队如果走通惠河、北运河、海河,然后往北一转进入大辽河,赶到拉木伦河流域那是方便得很。

    万历当然不是去北平行都司,现在水师这么点战船去了也没多大用。

    他是准备去金陵造船了。

    此时,水师船队旗舰之上,邓子龙都已经兴奋得不行了。

    他等了几年了,终于等到万岁爷发展水师了。

    万岁爷亲自主持水师的发展,水师肯定会跟京营一样,实力嗖嗖的往上窜升啊。

    这个时候万历等人其实也在水师旗舰之上。

    不过,他们并没有如同邓子龙一般站船头指挥,他们都坐在中间的船舱里面呢。

    万历、皇贵妃秦兰、李玄成、黄承玄等都是清一色的禁军将校装扮。

    俞咨皋、彭尊古、彭信古等那都换上了水师将校的戎装。

    还有李时珍、万邦孝等,则穿的是太医院的官袍。

    这会儿水师的旗舰是着实寒碜,丈许宽大致四五丈长的船舱之中那也就钉了个不到半丈宽大致三丈长的长条桌。

    船头方向就是空的,门都没有,其他三个方向就钉了一圈简单的长条椅,十多个人坐里面那都显得有点挤。

    万历是一上船就开始翻阅船厂和造船的资料了。

    他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造老式风帆战舰,回复乃至超越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战力,要么造蒸汽轮船,领先整个世界最少上百年。

    不过,蒸汽轮船不是那么好造的,关键就是蒸汽机的加工和密封,现在大明要加工那么精密的蒸汽机那还只能用铜,百炼钢那就没有硬度足够的钢材来做加工刀具。

    大明产的铜并不多,想要建造出一支庞大的蒸汽轮船舰队肯定是不够的。

    而且,研发蒸汽机需要时间,研发蒸汽轮船也需要时间,具体多久还不能确定。

    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因为倭寇就要打上门来了。

    丰臣秀吉一统东瀛之后就要开始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了。

    现在,以京营的实力陆战估计没多大问题,关键就是海战。

    他要借着这个机会灭掉东瀛这个祸患,那就必须在几年时间内建造出强大的水师舰队。

    如果造蒸汽轮船,几年时间还不一定能研制成功呢,研制出来也不一定有足够的材料建造。

    他沉思良久,还是放弃了现在就建造蒸汽轮船的想法。

    现在大明就能打造风帆战舰,而且,那些所谓的海上霸主现在也只会造风帆战舰。

    他们只要能造的比人家大,造的比人家多,再配上足够的火枪和火炮,同样能称霸海上。

    大家看他一直在翻资料,皱眉沉思,也不敢吭气,整个船舱里那都安静得很。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邓子龙突然间走进来拱手躬身道:“万岁爷,船队进入北运河了。”

    这意思船队已经在北运河里摆好阵型了,直接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就行了,他已经无需指挥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招手道:“云卿,坐下说话。”

    邓子龙闻言,连忙在门口附近空余的位置小心坐下来。

    万历紧接着便抬手介绍道:“云卿,我给你找了两个副手,这一个,丙戌科武状元,名将俞大猷之子俞咨皋,还有,癸未科武进士,木匠出身的彭信古。”

    俞咨皋和彭信古连忙起身拱手道:“末将参见邓将军。”

    这可是万岁爷给他找的副手,而且还有一个是名将俞大猷之子。

    邓子龙见状,连忙起身拱手道:“两位将军客气了,请坐,请坐。”

    万历又细细介绍道:“云卿,朕准备打造水师舰队了,不说别的,我们起码要先回复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水准。

    也就是宝船两百余艘,福船上千艘,蜈蚣船起码要达到三千艘以上,水师将士起码要达到十万以上。”

    如果真能达到这规模,那大明水师又要无敌了。

    邓子龙闻言,连连拱手道:“万岁爷英明。”

    这个可不是光喊口号就行了,造船需要时间,需要人力,需要大量的钱,征召水师将士也需要大量的钱来发粮饷。

    万历不由得微微叹息道:“工部下属造船厂的情况朕大致都了解过了,三个大型船厂、五个中型船厂、十多个小船厂近几十年建造千料以上风帆战舰的记录就一个。

    那就是嘉靖十一年为册封琉球国王建造的封舟,按当时的记载来看,封舟应该是两千料的大福船。

    不过,这只是大明朝廷的记录,据民间传闻,嘉靖年间,大明沿海几个船厂最少给海盗和倭寇建造了上百艘千料以上的风帆战舰。

    也就是说,以工部下属造船厂现有的水平,建造一千料和两千料的风帆战舰应该还是可以的,只是我们得投钱征召匠户来修复船坞水道,再次开工建造。”

    这个应该不是假的。

    嘉靖朝的海盗和倭寇那着实动辄十几艘千料以上的风帆战舰,而大明周边,就包括东瀛都建造不了千料以上的风帆战舰。

    这些战舰只有可能是大明工部下属的船厂造出来的。

    邓子龙闻言,缓缓点头道:“万岁爷,现在工部下属的船厂应该还能建造一千料和两千料的风帆战舰出来,再大那就不知道了。”

    万历微微点头道:“嗯,这个不急,今年我们先让工部下属船厂全力建造蜈蚣船,同时修复一千料和两千料风帆战舰的船坞水道,争取这两三年时间就拉出一支像样的水师舰队来。”

    现在的大明能在两三年时间就建造出一支像样的水师舰队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