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一百七十章 这小子真有个大病

第一百七十章 这小子真有个大病

    七月的京城,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燕山之中却依旧有些阴凉,特别是避暑山庄北面的白河河谷。

    潮河上游是直通塞外的古北口,白河上游却哪儿都不通,因为白河蜿蜒曲折,到处都是山间河塘。

    如果北虏沿着白河河谷打马而来,那跑不了几里就要小心掉河塘里,跑不了几里又要小心掉河塘里。

    所以,白河河谷中原本是没有路的。

    这里山高林密,想要从中穿行也很难。

    但是,那是对一般人来说的。

    万历可不是一般人。

    这家伙竟然调集了上十万京营将士在白河河谷中一通狂砍,一通猛挖。

    北较场北面的白河河谷里都被京营将士硬生生挖出一条数丈宽的山间大道来了。

    山间大道沿着河谷一路往北延伸,好像都有十余里长了,但前面依然有密密麻麻的京营将士在那里砍树开路。

    这开出来的大道两旁,山坡上的树差不多都被砍光了,还有数不清的京营将士正在挖梯田呢。

    如果朝堂之上的文官看到这场景,怕是又要在心里暗骂小皇帝胡搞瞎搞了。

    你要开荒在开阔的平原附近找点低矮的山地开荒啊,跑这崇山峻岭里来开荒,脑子有病啊!

    万历自然不是脑子有病,他也不是想开荒种地。

    或者说,他开荒不是为了种粮食,而是为了种药材。

    医药这个行当要发展起来首先得有足够的医师和药材。

    这医师他已经让李建中下令召集了,而且,北直隶及其附近省份的都陆陆续续赶过来好几千了。

    药材这东西却不是一道旨意下去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为整个大明的药材就这么多,几千万乃至上亿人压根就不够用,种植药材的也不多,甚至去山里采药的都不多。

    这主要就是医药这个行当在大明没有发展起来。

    大明是有医圣和药圣没错,这个时候也可以说是大明医学发展的巅峰期。

    但是,医学巅峰不等于医药这个行当的巅峰。

    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定死了,医药这个行当就发展不起来。

    医户绝大部分都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行医,而且看病用药还不能收太多的钱,绝大多数医户那也就能养家糊口而已。

    这会儿的平民百姓得了病那也不一定等得到医师。

    因为一个医师要行医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他们行医基本靠走,一天能来回走十几里地那都了不得了,一个月能把要行医的地方全转一遍就算是不错了。

    这就使得民间大部分百姓小病基本只能靠扛,大病直接死亡。

    毕竟,得了病很少能等上一个月的,一个月过去了,扛住了的自然就好了,没扛住的十有八九早挂了。

    这也是民间百姓平均寿命都不到四十岁的一大原因。

    所以,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卡死在这里,一个行医的医师一天就看不了几个病人,基本能保证养家糊口就算是不错了。

    这等于就没有什么利益,没有利益的驱动,谁会大规模种植药材,种出来也赚不到钱,那岂不是浪费时间,浪费田地。

    种点粮食还能混口饭吃呢,种药给自己吃,那能吃饱吗?

    万历已经详细了解过了,这会儿种药材就不赚钱,好种的药材那才几文钱一斤,还不如种粮食呢,不好种的药材也才十多文一斤,也不如种粮食。

    这会儿大明还有很多的药户呢。

    但是,药户不是种药的,他们是进山采药的。

    药户其实是农户的一种,也就是农闲时背着背篓进山采药那种。

    这会儿大明大半的药材其实都是药户进山采出来的,真正大规模种植药材的很少很少。

    他想要把医药这个行当发展起来,那自然要有大量的药材才行,所以他想到了让屯卫大规模种植药材。

    而且,他还让李时珍带着几个儿子和一堆护卫沿着潮河和白河河谷进山去找了找,看燕山里面有什么药材。

    结果,这一找不得了,李时珍和几个儿子几天时间就找到了几百种药材,虽然数量都不多,但野生都能在这燕山里面长出来,种植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于是乎,他立马就召集京营屯卫开荒来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白河河谷而不是选择原本就有路的潮河河谷,那是因为这边的药材明显比那边多,而且,潮河河谷的通道来往的人很多,根本就不可能封闭起来培育药材。

    白河河谷就不一样了,他们开路就开南面这一头,北面就没路,而且南面的入口还是京营北较场,其他人根本进不来,这等于就是个封闭的区域。

    这里随便怎么开发,培育多少药材,那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怎么把药材大规模培育出来。

    万历对这个相当的上心,他还特意为李时珍找来了几个相关方面的行家。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便带着李时珍父子、万氏兄弟、戚继光等来到了正在开挖的河谷之中。

    万历虽然都来了不止一回了,但是,看到这河谷中的场景那依旧不由得满脸震撼之色。

    说实话,十余万人大开荒的场面着实很罕见,特别是在崇山峻岭中开荒,那满山坡的全是人啊,密密麻麻的,蚂蚁窝估计都没这么密集。

    他举起望远镜扫了扫附近山坡上即将开好的梯田,随即问道:“怎么样,李神医,种什么想好了没,这药田可是要成批成批的挖出来了。”

    李时珍连连点头道:“这个微臣已经想好了,这边药材种类那着实多得吓人,常用的两百余种药材里面在这里就能找到四五十种。

    而且,很多还能找到不少现成的种子乃至幼苗,比如黄芩、苍术、五味子、柴胡、连翘、酸枣等十余种常用药材微臣都收集了不少种子乃至幼苗了。

    不过,微臣也就开过几片药田,种过几十种药材,这要大片大片的种出来,微臣还真没有什么把握。”

    没关系,朕给你找了人。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李花头,你觉得这山里能种出大片的药材来吗?”

    李花头并不叫李花头,他叫李芳,是花匠的工头,种花那是数一数二的,皇宫里的花草那都是他种出来的。

    草药那就是花草居多,所以,万历把他给招来了。

    李芳大致扫视了一番,随即缓缓点头道:“万岁爷,这里水源比较充沛,要种花草倒也没太大问题,关键就是肥料。

    如果是单独的花草,土里枯枝落叶累积的肥料就足够了,不过,要如同种地般成片成片的种,不施肥肯定是不行的。”

    李时珍闻言,连连点头道:“对,药田是要施肥的,不施肥根本长不起来。”

    肥料?

    这会儿可没得肥料买。

    万历闻言,微微皱眉道:“你说的肥料是什么肥料。”

    呃,这个。

    李芳颇有些为难道:“万岁爷,这肥料大多不雅,草民说出来怕冒犯了万岁爷。”

    不雅?

    你的意思大概是说粪便什么的吧?

    万历微微笑道:“没事,你尽管说,朕没那毛病,光说朕是不会觉着恶心的。”

    那我可就说了啊。

    李芳郑重道:“花肥和农肥还有点区别,农肥一般以人畜粪便和草木灰什么的为主,花肥还不能光是这些,花肥里面最好能添加淤泥、骨粉、石膏粉等等,有的花草还需要绿肥。”

    人畜粪便、草木灰、淤泥、骨粉、石膏粉等这些还好说,绿肥又是什么肥?

    万历颇有些不解道:“你说的绿肥是什么?”

    李芳细细解释道:“绿肥其实也是花草,有的花草在种植之前要在花田里种下特定的花草,这些花草长成之后再刨根锄烂留花田里做肥料,这样种出里的花长势特别快也特别妖艳。”

    哦,绿肥原来也是花草啊。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人畜粪便和淤泥要干的还是要湿的?”

    李芳不假思索道:“万岁爷,这个自然是干的好,因为干的粉碎之后跟其他肥料搅拌在一起效果更好。”

    那就好。

    万历当即指着河谷入口处一片数十亩的空地道:“国丈,在那里造几个水车,搭建几个专门产肥料的大棚,水车用来粉碎肥料的原料和搅拌,没问题吧?”

    这个自然没问题,矿石我们都能敲碎啊,屎疙瘩能有多硬。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

    万历又对李芳道:“李花头,以后你就跟着李神医,帮他培育药材,教屯卫及其家眷种植药材,朕先给你开十两银子一个月,等这里的药田长出药材来,朕给你分红,分一成的纯利,种出多少来分多少。”

    我的天,这里能种出多少药材来?

    你这都开了十几里的山坡了啊,这怕就有几千上万亩,北面好像还在不停的开呢。

    李芳闻言,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接下来就是肥料的问题了。

    万历直接下旨,命工部调集青壮给京城的护城河清淤,把积水潭堆积的淤泥也清理一下,开出河道来,清理出来的淤泥还都必须在河道旁边晒干,然后拉大通桥漕运码头装船!

    这家伙,这一下整的,整个京城都飘满了怪味啊。

    朝中的文官又开始在心里暗自嘀咕了。

    小皇帝这是干嘛呢?

    你清淤就清淤,还晒什么淤泥啊,那淤泥里面可是什么都有,熏死个人啊。

    这小子真是有个大病啊!

    他们还不知道万历下旨让河套的边军屯卫把牛羊马匹的粪便和羊骨头、牛骨头什么的全部晒干了装船往避暑山庄运呢,若是知道了,很多人估计都要吐了。

    这些其实都不用花钱,牧民收集牛羊马匹的粪便晒干之后都是用来烧的,拉点煤过去换就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