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九十章 忠臣良将少年时

第九十章 忠臣良将少年时

    重庆府,古巴郡之地也,乃入巴蜀之咽喉要道。

    五艘水师的蜈蚣船脱离押送潞王的船队之后便逆流而上,直奔重庆府而来。

    万历倒也不是要到重庆府城去,他的目的地就是重庆府东面的门户,忠州。

    忠州乃是唯一以忠字命名之地,而且还是唐太宗亲自命名。

    这个“忠”乃是忠义、忠诚、忠信、忠勇、忠孝之义,“忠”之一字在忠州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忠州自古那真的出了很多的忠臣良将。

    这一次万历就是来寻忠臣良将的。

    忠州秦氏历史上为大明战死的大将就有十多个,秦良玉的兄弟子侄几乎全部为大明战死了,就剩下两个重伤不能再上战场的。

    这样的忠臣良将他自然要尽早收入麾下,所以,他假借押送潞王就藩之名,跑重庆府来寻忠州秦氏了。

    重庆府距离扬州府足有三千余里,为了节省时间,他可是下了不少本钱。

    他跟操舟的水师将士说了,十天之内赶到忠州,每人每天二两银子的工钱,超过十天,工钱减半,每人每天只有一两。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天就相当于一个月的粮饷啊,水师将士自然是拼命的划。

    这一路他们一顿猛划,过巫峡穿夔门,终于再第九天下午申时许赶到了忠州码头。

    艳阳当空,忠州码头却是有点寒风萧萧,那码头旁的台阶是一眼都看不到头,仿佛延伸到了天际一般。

    这就是重庆府有名的山城了。

    万历抬头看了看貌似在云端虚无缥缈的忠州城,随即问道:“张大人,你可曾来过这里?”

    你还叫我大人!

    这意思你演的是富家公子是吧?

    国丈张榛摇了摇头,随即指着旁边几个着便装的锦衣卫道:“我没来过这里,不过他们来过,他们是专门负责往这边送货的。”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们谁听说过忠州秦家吗?”

    几个锦衣卫皆是茫然摇头。

    看样子这会儿忠州秦氏还没出名,还得派人去找。

    万历想了想,又问道:“忠州城最大的客栈能住下多少人。”

    那领头的锦衣卫小旗道:“黄公子,这码头附近最大的客栈也只有一个占地十来亩的院子,里面除了主宅,一圈平房大概也就十来间,挤一挤大概能住下百来号人。

    还有单独的院落啊。

    不错,不错。

    万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张大人,你跟我去住那个院子吧,思恭,你带着人去城里找寻秦葵和秦良玉一家,把他家里人情况打探清楚。

    至于住哪里,你们自己看着办,离我们住的地方近点就行。”

    骆思恭闻言,连忙拱了拱手,随即挥手带着手下几十个密卫高手疾步往台阶上方的城门走去。

    万历又看了看长长的台阶,随即挥手道:“小舅,让他们把东西抬上,我们也进城去吧,水师将士留下看船。”

    他们这一行大概有百来人,而且大多是壮汉,看起来着实有点唬人,不过,他们抬着很多东西,好像是行商的。

    这忠州码头就是重庆府的门户,也是巴蜀的门户,跑生意的大商贩来这里歇脚倒也不奇怪。

    其实,这些伪装成货物的东西大多是他带来送给秦家的厚礼,剩下就是他们路上要花的金银。

    这忠州码头旁的台阶真不是一般的长,万历爬上去那都有点气喘吁吁了,他抬头再一看忠州城,那都不由得一愣。

    忠州城的城门竟然只有丈许宽,城墙那都不到两丈高,里面的街道那也窄得很,好像过马车都有点困难。

    看样子他们唯有徒步了,街上那是一匹马都没见。

    那几个专门负责送货的锦衣卫倒是走习惯了。

    他们带着这一行百来号人进入城中,在狭窄的街道上转了一小会儿,便来到一间两层低矮楼房的客栈跟前。

    万历都懒得露脸,他直接命那几个锦衣卫去把后面单独的院子包下来,然后就带着人往后走去。

    这里的条件是真的有点差,客栈的院子还不如他在避暑山庄那个水房所在的院子呢。

    不过,这个并不是重点,反正他在这也住不了几天。

    他们住下来之后貌似就只有等了。

    这一等直接等到夕阳西下,太阳都快下山了,他们都把晚饭给吃了,骆思恭这才疾步走进来,拱手道:“黄公子,找到了,秦家在忠州城西五里许的秦家坝。”

    难怪找这么久,原来秦家不在城里。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秦家现在什么情况?”

    骆思恭细细解释道:“秦家主人秦葵是岁贡生,在县学任训导。

    秦葵有三子一女,长子秦邦屏今年十六,好像去年才娶妻生子,有子秦翼明尚且不到一岁。

    次子秦邦翰今年才十四,有一女秦良玉今年才十一,幼子秦民屏才八岁。”

    呃,原来这些忠臣良将还是一帮少年,难怪没去参加武举会试。

    这四兄妹里面最大的秦邦屏现在才十六呢,而且,参加武举会试要么得武举人功名,要么得有军功。

    秦邦屏好像还要负责传宗接代,估计是没时间去考武举功名的,而且,这会儿武举乡试都烂透了,就一个岁贡生的父亲想要考上武举人也不大可能。

    至于军功,十五岁就结婚生子了,那也没时间上战场立功。

    看样子他们不是不想去参加武举会试,而是没有资格参加。

    这下怎么办呢?

    难道,直接跑人家里说,朕是当今皇帝,让你几个儿子跟着朕去京营当将军吧。

    他要跑过去这么说,人家估计会觉得他脑子有病!

    秦葵的几个儿子那就没有武举功名,也没上过战场,而且还都只有十多岁乃至几岁,直接请人家去当将军,着实有点荒唐。

    那么,到底怎么跟人家说呢?

    他怎么才能把这几个少年忽悠去京城呢?

    这个秦葵或许忽悠一下。

    因为秦葵是岁贡生,岁贡生的意思就是乡试没考上举人,但上了副榜,地方上每隔三年就会把这些副榜考生上贡国子监。

    说白了就是举荐去国子监就读,看能不能考上进士。

    不过,大明两京十三省岁贡生太多,进国子监那是要排队的,或者说也要靠钱靠关系。

    秦葵大概是没多少钱或者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没排上号,所以去县衙谋了个差事,顺带在家里教导儿女。

    这些岁贡生想排上号进入国子监那估计是难如登天,但是,让人进国子监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他或许可以直接让秦葵进国子监,然后把这一大家子都忽悠去京城。

    问题,秦氏手底下的白杆兵可是石柱宣慰司的土司兵。

    他把这一家子忽悠去京城了,秦良玉就没法跟石柱土司马千乘成亲了,这白杆兵还会不会有都不知道呢。

    这个问题着实有点麻烦。

    这会儿也不早了。

    这个时候跑过去登门拜访那更是显得他脑子有问题了。

    看样子还只能等到明天早上再说。

    万历看着渐渐落山的夕阳,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纠结之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