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 第八十五章 莽夫的春天

第八十五章 莽夫的春天

    南苑大校场完工了。

    那略带枯黄的大草场中间就如同建起了一个硕大的军营一般。

    大校场外围那是一圈比人还要高的木阑珊,四面还都修建了高大的辕门。

    木阑珊的内侧则是一圈整齐的营帐,每一面都是两千余顶,两万京营将士、一万锦衣卫和一万禁军皆驻扎于此。

    营帐内侧则是一排排整齐的比武擂台。

    比武擂台的高度大致半丈左右,宽度都是三丈左右,上面还搭有如同凉亭一般的顶棚,每个比武擂台旁边还有一个五人行军帐,一千二百个比武擂台,一千二百顶军帐,整整齐齐,错落有致。

    大校场的中间则是一个数十丈宽的点将台。

    这点将台大致丈许高,上面还有宫殿般的顶棚,四周还都有半人高的围栏,中间则是一张四四方方的大桌子,桌子四周的靠背大椅可以向内,也可以朝外,方便得很。

    整个南苑大校场被整饬的那就跟一个硕大的军营一般,壮观无比,充满了军旅的气息。

    申时许,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万历站在点将台上,举着望远镜细细扫视了一番,不由微微点头道:“嗯,建得不错,很像行军打仗的大营,看着都有点战场的气息,武举考场就应该建成这个样子。”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谦虚道:“这外围都是戚将军带着京营将士搭建的,微臣也就带着人修建了一下比武擂台和点将台。”

    戚继光不愧盖世名将,外围的营地搭建出来那就跟模板一般。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交代道:“匠户别全撤走了,留下一万把中间的宫殿群都改造一下,改成京营总兵府吧。”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戚继光却是小心道:“万岁爷,那里本是行宫,微臣住里面不合适吧?”

    万历微微摇头道:“这有什么,原来那些管事的太监都住里面享福,你住进去怎么了?

    这里其实只是个幌子,你始终保持这里四万人马左右的规模,操练挑选好的京营将士就用粮车拉到避暑山庄去,这样别人就摸不透京营到底有多少人马了。”

    哦,原来这里就是个幌子。

    这个幌子着实够大,几十万亩啊,而且还有宫殿改建而来的总兵府。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末将明白。”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乾吉,阅卷官招来多少,兵法和阵论的考卷多久能阅完?”

    梁梦龙颇有些尴尬道:“万岁爷,兵部官员也不是都懂兵法的,微臣也就招来了十多个,四千八百考生,三道兵法三道阵论就是将近三万份考卷,他们每人一天能阅百来份就算是不错了。

    微臣估摸着,阅卷最少要二十天,九月十五考完兵法和阵论,大概十月初六或者初七才能把武举会试榜单给贴出来。”

    这也太慢了,十月初九那就要殿试了。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应桢,你们三个国公府,每家都挑五个真正的武进士出来,帮乾吉来阅卷,争取十天时间把考卷给阅完。”

    他为什么要这么急呢?

    这个自然是有原因的。

    这次武举会试可不光是选取武进士这么简单,他还想暗地里挑选一批边军将士出来掌控其他五个边镇呢。

    他为了显示对这次武举的重视,那是一直住南苑大校场没有回京,随着会试日期的临近,大明两京十三省包括九大边镇的考生那都陆陆续续赶过来了。

    这些考生来之前还都没想到,这一次武举不但改制了,竟然连考试场地都建得这么好。

    他们看到硕大的南苑大校场那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看到穿着龙袍的万历经常出现在点将台上,那更是震惊到不行了。

    当今天子竟然这么重视武举,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个得分人,对于有军功荣恩而来的恩生那自然是好事。

    他们若不是没关系没后台那也不会被派上战场杀敌了。

    如果按以往的规矩来考,他们也不可能考得过那些有钱有关系的武举人。

    现在万岁爷都在这里,那些人应该是不敢作弊了,他们的希望很大啊。

    对于那些靠关系靠行贿考上来的武举人来说,这就不是好事了。

    万岁爷就在这里啊,谁敢收他们的钱?

    没人收他们的钱,他们考出来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九月十五,武举会试正式开始。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南苑大校场中便响起阵阵号令声。

    京营将士那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如同流水般涌入考场中,很快,每个比武擂台四周便排好了十个人。

    参加武举会试的考生那也早就爬起来准备好了,随着京营将领一声令下,他们便纷纷跨上了擂台。

    这第一天测试的并非武功骑术箭法什么的,而是兵法和阵论。

    擂台上摆的也不是兵器和石锁什么的,而是四个小条桌和四套笔墨纸砚。

    考生刚在小条桌跟前跪坐下来,万历竟然就穿着皇袍出现在中间的点将台上。

    这足以证明他对这次武举会试有多么的重视。

    武举会试跟文科会试还不一样。

    文科会试是考三场,每场考三天,而且每场都是一堆的题,做得人头皮发麻。

    武举会试那就考三天,第一天考兵法阵论,第二天考基本功,第三天就是骑射、比武。

    万历为了以示对这场武举会试的重视,竟然每天一大早便爬起来和戚继光、梁梦龙等一起在点将台上监考!

    这第一天的考试还没什么,就是跪坐在那里做文章,四千八百考生做出来的文章足有将近三万篇,他也不可能一篇篇去看。

    第二天就不一样了,一大早第一场那就是举石锁,那比武擂台上的石锁起步都是一百斤,如果一百斤都举不起,那就不好意思了,武进士那肯定是不用想了。

    当然,如果能举起更重的,那是有加成的,举的越重加成越多。

    这些人敢来参加武举会试,一百斤的石锁肯定是能举起来的,能举起两百斤的都有不少,看得四周的京营将士那都不由一个劲的叫好。

    这也是万历恩准的,武举会试就不用跟文科会试一样沉闷了,谁上了战场还不吭气啊,该喊就喊,想喝彩那就喝彩。

    他见点将台附近的擂台上都有人把三百斤的石锁都举起来了,不由饶有兴致的问道:“元敬,你感觉这批考生如何?”

    这个怎么说呢?

    戚继光想了想,随即小心道:“这批考生具体怎么样,那还得全部考过之后才知道,不过,里面很有一些眼神犀利的,一看就是久经沙场之辈。

    万岁爷,微臣有个想法,不知可否,您看这样行不行,如果这里面有些军功卓著的恩生兵法和阵论比不过其他人,末将能不能直接将他们招入京营,出任千总、把总等职位?”

    这想法不错啊,为将者其实不一定要全部兵法和阵论出类拔萃,军中将领也不全是指挥大局的,有很多那就是带着人冲锋陷阵的。

    军功卓著者,那在战场上肯定勇猛无匹,这种人就算不能当主将,当个领兵上阵杀敌的千总把总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万历闻言,连连点头道:“行啊,成绩出来了你去问问看,但凡边军出身,凭军功参加会试的,不管成绩如何,想留在京营的那都可以留下。”

    这下,莽夫也有福了,直接加入京营当把总千总什么的可比在边镇当炮灰强多了。

    而且万历十分看重军功,他们只要杀敌立功,晋升游击将军、参将、乃至总兵那都不是不可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