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四十章 入会申请已提交,但需要过程(二更)

第一百四十章 入会申请已提交,但需要过程(二更)

    正月未出,这一日的北京城中,还飘着细雪。

    城南一处赁来的小院里,赵文华独坐灯下,面前摆着半壶冷酒。

    刑部正式的贬谪文书就搁在案头,墨迹已干,却像刀子般刺眼。

    他仰头灌下一杯,酒液辛辣,烧得喉咙发痛,却压不住心头那股郁气。

    “区区一个贱民的案子,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一个个先前还笑脸相向,转眼间就翻脸不认人,可恨可恨!”

    “还想要百花酿的配方?呵!老子将它带去岭南,烂在岭南,也绝不给你们!”

    他咬牙低语,手指捏得酒杯咯咯作响,突然间又是悲从中来:“我不想去岭南,我是进士及第,不该去岭南啊啊啊!”

    正泪流满面之际,外面的院门被叩响。

    赵文华起初没听到,直到那敲门声反反复复敲了几回,不久前被打骂出去的书童小心翼翼地入内提醒,这才走出屋中,看向外面,哑着嗓子唤道:“谁啊?”

    “元质!是我!严世蕃!”

    门外传来熟悉的嗓音。

    赵文华浑身一震,酒顿时醒了大半,赶忙抹去眼角的泪水,摆了摆手让书童退开,踉跄着亲自冲过去开门。

    寒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门外立着两个年轻男子,其中一人正是严世蕃,手里拎着个酒坛子,笑吟吟地看着他。

    “东楼兄?真的是你!”

    赵文华的声音都变了调:“你来看我了?”

    严世蕃啧了一声:“大冷天的,就让我们在外面站着?”

    “快请!快请进!”

    赵文华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将人让进屋里。

    院子很小,屋内也不大,炭盆将熄,他手忙脚乱地添新炭,又用袖子去擦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惨兮兮的给谁看呐!’

    严世蕃瞧在眼里,再打量了一番周遭,故意带上了几分同情:“元质,你怎的落到了如此境地?可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赵文华等的就是这句话,赶忙激动地一拜,腰都要弯到地上了:“东楼雪中送炭,小弟来日便是做牛做马,结草衔环,也要报答此等大恩呐!”

    “诶!诶!这是哪的话!”

    严世蕃立刻扶起:“我们此来不就是相帮的么?来来来,我为你引荐一人!”

    赵文华直起腰来,看向另一位。

    其实方才走入房间的途中,他的眼角余光就频频打量这位。

    从相貌气度来看,此人显然不是严世蕃的跟班,反倒严世蕃对其颇为尊敬的模样。

    结合近来的国子监风波,赵文华的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狂喜的猜测!

    果不其然,那位高大俊朗的年轻学子自我介绍:“在下海玥,表字明威,见过赵主事!”

    赵文华身躯一震,透出十足的震惊:“哎呀!未想是明威兄当面!失敬失敬,在下久仰明威兄盛名多时了!”

    严世蕃嘴角暗暗撇了撇,海玥的态度也与平常有所不同,隐隐有些倨傲:“赵主事之名,我亦早有耳闻,尤其是那件事……请坐吧!”

    转瞬间反客为主,赵文华反倒变得拘谨,坐下来时都是半个屁股挨着:“不知明威兄所言何事?”

    “刑部死囚,假死掉包!”

    海玥道:“今二张假死之说,传遍市井,证实了赵主事的先见之明!”

    赵文华一怔,脸色顿时变了:“这件事啊……”

    严世蕃接着道:“元质,明威不是外人,你先前想要告诉我的刑部隐秘,现在可以说了!”

    赵文华眼珠子滴溜溜转了圈,叹息着道:“不瞒东楼,此前我也是道听途说,狱卒验尸不严、尸体处理草率,确有可能替换死者,但二张可不是寻常的案子,远远不是我这等小小的刑部主事能够参与的,何况我现在还被人算计,丢了差事……唉!”

    严世蕃眼中闪过一瞬间的阴冷。

    从这个反应就可以看出,赵文华之前就是见他立功心切,故意用这种重磅的消息引诱,希望加入一心会,至于加入后,是不是真能顺着线索查到什么,那就与其无关了,说不定想着顺杆往上爬,能巴结到得天子信任的会首海玥,更会将他甩开。

    但现在赵文华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张家兄弟问斩后,还真的传出了假死替身的流言来,现在要让他交代出些事情来,却是卖惨诉苦,再无实质。

    海玥面色微变:“如此说来,赵主事并不知内情?”

    如果赵文华仍然是刑部主事,干笑几声就推诿过去了,六部隐秘何等重要,即便是新得陛下看重的一心会,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话套了去。

    但此时此刻海玥脸色一变,他的心也提了起来,再想到自己被贬后,往昔言笑晏晏的好友同僚纷纷闭门不见,岂敢再放弃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赶忙道:“当然不是!我在刑部两载,亦参与了诸多要案,当然知道许多事情!”

    海玥道:“愿闻其详!”

    赵文华咬了咬牙道:“比如赎刑制度,按《大明律》,死刑和流刑皆可赎银,各省各地都有不同,实际执行中也常私抬价码,就在去年,有太原富商杀人,便额外索要三千两的赎银,最终以误杀改判杖刑……”

    严世蕃瞪大眼睛:“三千两?这么多?那你们刑部不是比工部都要富?”

    赵文华苦笑:“那些所收的赎银,不是都入国库的……好吧!至多只有三成入库,余者刑部各级官员与地方按察使司衙门就分了,我……我反正是不拿这钱的!”

    ‘呵!你不拿,郎中怎么拿?郎中不拿,侍郎怎么拿?侍郎不拿,尚书怎么拿?’

    ‘你不拿就怪了!奶奶的,刑部居然也有这么多的油水!’

    海玥和严世蕃心里都不信,又转回了原先的话题:“既如此,为何还敢做囚徒假死的买卖?”

    赵文华道:“不瞒两位,我起初也不信,死罪完全可以转流刑嘛,咳咳!就是有些地方的官吏胆子大,敢篡改案卷,伪造证据,将死刑降格,改为流放,流刑再转赎刑,甚至与地方豪强勾结,以家贫无资为由,仅象征性地缴纳百两银子,这种最是可恨!”

    这话说得颇为愤恨,显然看不惯这种只是权势勾结,都不愿意使真金白银的案子。

    紧接着,赵文华又道:“真有那个背景能在刑部、行省按察使司衙门、州县衙门使力的,就不会走到死刑的那一步,直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之能被定罪为死刑的,多为无钱无势的赤民,也没有那个能耐找人替死消灾不是?”

    这番话就颇为真诚了,严世蕃奇道:“既如此,为何有替死说法?”

    赵文华道:“我也是偶尔听人提及,说刑部去年问斩的一位犯人,后来突然活了……”

    严世蕃瞪大眼睛:“什么叫突然活了?”

    赵文华低声道:“就是有人看到本该处决的死囚,依旧活得好好的,所以才有了一个说法,死囚也不是真的统统被杀了,有旁人替死,假死脱罪的情况。”

    海玥微微皱眉:“具体是哪个犯人?又是谁在哪里看到犯人活过来的?”

    赵文华这下子把嘴闭上了,眼珠滴溜溜转动。

    严世蕃有些沉不住气,哼了一声:“元质,我们此来,是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你也不想真的贬去岭南当一个小小的推官,再无出头之日吧?”

    海玥没有阻止,只是淡淡地看着对方。

    严世蕃的态度确实有些直接,但也不是没有好处。

    一旦与赵文华客气,反倒显得对方多么必不可少,这般直来直往,反倒能让赵文华摒弃其余的侥幸。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滚去岭南流放!要么查刑部大案!

    赵文华沉默下去。

    窗外雪落无声,碗中酒映着屋内昏暗的烛火,晃出粼粼的金色,好似他此时那跌宕起伏的心情。

    事实上,赵文华知道自己没得选。

    他是浙江慈溪人士,从小家中富裕,年纪轻轻就请托到国子监就读,后又高中进士,可谓一路顺风顺水,现在却要去那流放之地,度过后半生,说不定早早病倒,都没有后半生可以享受……

    反观一心会上达天听,别看六部盘根错节,里面的水又深又浑,但真要狠下心来整顿,这里终究是中枢,还不是陛下口含天宪,一道圣旨的事情?

    所以赵文华的沉默,更多的还是琢磨着,如何谈一个更好的价码。

    可见到严世蕃眉宇间的不耐,再看海玥那尽在掌握的神色,赵文华还是没敢提出太多的条件,他甚至没敢直接说要保官位,只是低声道:“在下拜读西游,对于一心会早就心生向往,还望明威兄、东楼兄给我一个入会的机会!”

    严世蕃眼珠转了转:“元质未免太妄自菲薄了,你的入会申请,我们早已经提上日程!”

    赵文华不敢轻信,看向海玥。

    海玥道:“一心会的每位成员,都是精挑细选,宁缺毋滥,入会需要一个过程,而赵主事的身份,现在有些尴尬,唯有查明案情,立下功劳,那就顺理成章了!”

    “明白明白!”

    赵文华大喜过望,起身行礼:“多谢会首栽培,我一定洗清身上的污名,为一心会尽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