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9章 会见诸葛,改良赈灾(求月票)

第9章 会见诸葛,改良赈灾(求月票)

    阳光尤为刺眼;

    或许是因为太久没有操控过的关系。

    顾易足足适应了好一会儿,才渐渐习惯了这第一人称视角。

    他并没有心急。

    而是看着顾烨吃过了早膳,结束了一日的早修之后,这才心念一动操控者顾烨朝着丞相府而去。

    如今大汉的政治中心正是在丞相府。

    顾氏第七代子弟如今皆在外。

    这自然而然让冠军侯府看上去有些冷清。

    不过相比于顾氏的冠军侯府,丞相府的所在距离皇宫也是要更远一些,便足以说明顾氏于大汉的地位到底有多么超然。

    顾易打算去见诸葛亮。

    虽然顾琛在临终之前曾再三说过,无需给与顾氏子弟什么优待。

    但以刘禅的性格,对于顾氏子弟他就是有着天然的亲近。

    不仅仅让顾氏子弟于皇子结交;

    出入各地亦是特权之一。

    对此,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之事。

    一路上,顾易一直都在思索着其中的细节。

    顾烨确实是当代顾氏子弟之中最为优秀的那一个,虽然还没到参加政事的年纪,但对于大汉的整体局势却也是十分清楚。

    当前大汉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四方的天灾;

    同样也有四州渐渐升起的乱民。

    这完全是时代的必然性。

    哪怕朝廷再怎么竭力赈灾,但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人,总会有走投无路的难民选择奋力一搏,成为了只知劫掠的灾民。

    除此之外,还有四方渐渐对大汉不满的蛮夷。

    顾琛已经逝去了太久。

    他所带来的威慑早已随着时间而散。

    若是大汉能一直强盛,这种危机并不会直接到来。

    但现在则不同。

    其实说白了,当前的四方蛮夷就是纯粹的寄生在大汉的身上。

    他们那更为落后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他们自给自足,通过向大汉臣服来获得想要的帮助,这才是他们的唯一活路。‘

    但随着大汉内部生乱。

    这种制度也注定会受到影响,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会心生不满?

    顾易的思绪飞速运转,思考着该如何迅速解决这一切。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但中华上下数千年的历史终是给了他太多太多可以借鉴的先例。

    包括他现代人的绝对视野。

    这是这个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过的存在。

    虽然顾易也明白,在细节上的调度以及治证上,自己肯定比不过诸葛亮等人。

    但若只是单纯制定出一个更为先进的赈灾方略来说。

    他确实可以做到。

    无论如何,顾易都必须尽可能的快速解决天灾,让大汉从这次的泥沼之中挣脱出来。

    以免四方的蛮夷实力强大到巅峰时期!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无数的念头不断在顾易脑海之中闪过。

    就这样,顾烨也是在不觉之间便走到了丞相府前。

    作为顾氏第八代之中性格最为沉稳的存在,顾烨自不是第一次前来丞相府。

    顾氏的传承确实有所中断。

    其中最大的差别,便是在教育方面。

    相比于前几代人对于后人的教育,第七代与第八代之间已经断了这多年的传承。

    哪怕仍是会教育。

    但也不像是当初那般时刻都在进行着言传身教。

    在天灾未显之前,顾烨便会时常来请教诸葛亮,两人虽无师徒之名,但却已经有了些许的师徒之实。

    诸葛亮现在确实太忙了。

    无论是朝堂内,还是四方的局势。

    他事必躬亲的性格就已经注定了他现在过的到底有多累。

    如今的他几乎已经没有了什么休息时间,甚至比当初的顾熙也不逞多让。

    可顾熙是有着长寿卡效果的加持。

    而他没有。

    在常年累月的疲惫之下,诸葛亮的身体也是肉眼可见的迅速变差。

    可他又怎能停下来呢?

    或许唯有走到今天这种抗下一国重担的地步,才能彻底的理解当初顾熙与顾琛晚年时的所作所为。

    他们想做的东西有太多太多。

    只叹岁月不留情。

    当听闻有人来见之时,诸葛亮几乎本能的便以为又是哪里出了灾害。

    直至听到下人说是顾烨来了后。

    他凝重的表情这才缓和了些许,犹豫了一下后这才点了点头,让人将顾烨领了进来。

    “小子拜见丞相。”

    顾烨还是十分有理解的。

    对于诸葛亮,他亦是十分的尊敬。

    这也是顾烨与第八代顾氏子弟根本的不同,除了他之外,顾氏的第八代子弟也免不了沾染上了世族子弟们自傲的本性。

    “公子请起。”

    诸葛亮点了点头,看向了顾烨问道:“公子前来何事?”

    说话间,他甚至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奏疏。

    见状,顾易内心也是不由得摇了摇头。

    也唯有亲眼看到这一切,才能彻底的明白古人相比于现代大部分人而言的差别在哪里。

    他们明明有着轻松惬意的生活,却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哪怕是付出生命。

    顾易自是不会看着,心念一动立刻便操控着顾烨到:“丞相。”

    “小子这些天来想了许多,想与丞相谈谈赈灾之事。”

    顾烨的表情十分认真。

    这就是操控的特点,只要顾易有所念头,便会让顾烨心中也会生出对应的想法。

    顾易这一次并不打算如同上次操控一般藏着掖着。

    之前顾氏才刚刚起家。

    但现在顾氏无论是从权势之上也好,亦或是声望上也罢,都已经算是走到了天下的顶点。

    顾易无需再掩盖自己的锋芒。

    只需要全力出手,争取尽快结束掉当前的乱局。

    同时也要利用此次的机会,为后续的掌权奠定根基。

    闻言,诸葛亮的表情顿时一变。

    这若是换做其他家族的子嗣与他说这些话,他或许还会毫不在乎。

    但顾氏子终究有所不同。

    而且诸葛亮深知顾烨的性格,知道顾烨不是什么吹嘘之人,绝对不会拿着这种事来和自己开玩笑。

    虽然他也不觉着顾烨会说出什么惊天之言。

    但他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轻声道:“公子且说便是。”

    说着,他指了指一旁的坐席,示意顾烨坐下。

    顾易也并未犹豫,直接便操控着顾烨大大方方的走了过去。

    “丞相。”

    刚一坐下,他便操控着顾烨立刻开口,表情无比坦然:“丞相,当今天下灾害。”

    “在小子看来,绝对不会下于昔年和熹皇后之时所面临的天灾。”

    顾易十分的直接。

    其实这也是当前朝中大臣很多人的想法,只不过是都不愿意直接提出来罢了。

    顾易就是要撕开他们这一层心理安慰。

    让他们以最严肃的态度,来处理此次的灾害。

    “小子曾仔细钻研过高祖父昔年赈灾时的各种制度,加之祖父当初祖父当初平定乱民时的制度。”

    “想出了一些可以改良的方法”

    借着顾烨的口,顾易直接便将自己这几年来所想的方略说了来。

    这是他这几年来通过观察诸葛亮赈灾时所思考出来的方略。

    其跨度没有并没有大到难以实现。

    几乎都是一些最为适用于现在的整体方略。

    诸葛亮听得十分仔细。

    随着顾易越说越深入,他整个人的眼神之中立刻便闪过了惊讶之色,似乎是有些难以相信这竟然是顾烨说出来的。

    整个人的表情也是愈发的认真。

    其实顾易所给出的方略,并不是什么高明的计策。

    在现代的角度而言,这更像是一些个资本家公司的基础操作,只不过顾易是将这些手段就用在了赈灾上。

    ——比如先加载的以工代赈。

    如今大汉以工代赈的举措其实并不算顺利。

    因为灾情不断,看不到尽头。

    虽然能够一直能够保证活着,但在长时间的劳作之下,难民对此还是会有着积怨。

    种种因素之下;

    这就注定会导致赈灾上的不顺。

    顾易所提出的便是在这其中使用一些手段,给与激励。

    只要完成了多少工作。

    便可以在每日救济的情况之下,多领出一些钱粮。

    其实在有些时候,人性远远没有那般复杂。

    能够保证活下去且还能赚取钱粮,这对于灾民而言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定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潜力;

    除此之外——

    还有对于豪强没可能的政策。

    其实诸葛亮早已对豪强动手了,征集他们的粮草用来赈灾。

    但这种事注定不能做的太绝。

    以如今的局势,诸葛亮可不想想再次掀起豪强大规模的叛乱。

    而顾易所提出的改善方法便是让他们主动将粮草掏出来。

    除却给与百姓们的激励之外,对于豪强顾易也用了相近的手段。

    ——他提出以两种激励方法刺激豪强主动参与赈灾。

    率人赈灾最快者可获朝廷嘉奖。

    并赐下一面专属的旗帜;

    只要有这面旗帜,待天灾过去,便可以用来免除掉一年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的税收。

    而捐粮最多者亦有奖励。

    不仅仅有皇帝的嘉奖,还可让家族子弟于下次选拔官员之时直接参加最后的京考。

    从根本上将此次赈灾转变为豪强名利竞赛。

    将四方各地的豪强都绑定在大汉朝廷的战车上。

    虽然如今的大汉对于声望要求并没有之前那般在乎了,但对于豪强们而言这其中也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而直通京考的福利,这绝对是会让他们心中的福利。

    如今天下豪强何其之多?

    每一次的考核总有太多太多的豪强子嗣通过不了最基本的考核。

    顾易抓住的就是他们的这个心理,反正能否当官最后看的还是真才实学。

    除此之外——

    还有针对瘟疫;针对蝗灾的具体策略。

    于瘟疫上;

    顾易只是提出了更符合科学的策略,建立更为统一的隔离区,并根据不同颜色的木牌分出不同程度上的感染者。

    通过此举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理。

    顾易不懂医术,这种资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在网上查出来的。

    他只能提高消毒上的细节,减去其中的接触。

    而至于蝗灾则是更为直接;

    顾易利用着自己在网上学来的知识,建议在除蝗的同时,收集蝗虫晒干成粉。

    借顾氏传承古籍之名,说出了它的价值与好处。

    人畜皆可食用。

    整个堂内彻底死寂。

    紧紧的盯着顾烨,诸葛亮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的身体虽然大不如从前,但他的思绪可还是十分的清晰。

    当听到顾易所说出的方略之后。

    无数的念头便已经在他脑海之中闪了出来。

    他在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诸葛亮对于赈灾的一切细节早已了如指掌,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愈发心惊顾烨所说出的这些话。

    这可是顾易深思熟虑后才给出的答案,又怎么可能出错?

    但以诸葛亮的性格,自是不会直接做出决定。

    他需要仔细思考。

    更是要将与朝堂众人商谈。

    但当他生出这个念头的同时,便足以说明了他对顾易这一些调整的认可。

    他紧紧的盯着顾烨,沉默了良久,这才开口感叹道:“公子真乃大才也。”

    “丞相谬赞。”

    顾烨性格沉稳,无需顾易操控便立刻行礼,起身便要离去。

    诸葛亮也未拦着。

    顾烨年纪还小,直接参与政事有违礼节。

    不过就在顾烨离开之前,他还是认真的道了句:“届时若是有所决定,定会告知公子。”

    “谢丞相。”

    顾烨连忙行礼,旋即转身便走。

    顾易并未有所干涉,他并不打算直接将四方蛮夷的威胁说出来。

    毕竟这也只是他的猜测。

    而且诸葛亮性格沉稳。

    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哪怕诸葛亮能够看出这其中的风险,但以当前大汉的局势而言,他也绝对不会选择动兵。

    而且顾易也不着急,如今顾烨才不过十二岁,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很多。

    诸葛亮紧紧盯着顾烨的背影,整个人的表情愈发的复杂。

    直至顾烨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后他这才微微移开目光。

    先是让人去召集群臣前来。

    而他自己则是走进了一个房间之中,看着房间内供奉的三人,整个人的眼神愈发的复杂。

    那是刘备、顾琛、顾泽的画像。

    诸葛亮日日都要前来祭拜。

    如今的他已经彻底达到了巅峰,但也唯有如此才能完全理解顾琛晚年时为何会那般拼命。

    这已经成了诸葛亮的一块心病。

    他怕自己时间不够,不能为大汉留下抗起重担的人来。

    但今日.

    那个人似乎是出现了。

    “先帝,先生,顾公.这是你们在帮助臣吗?”

    他轻声开口,缓缓朝着三人的画像直接跪拜了下去。

    虽然并未直接做出决定。

    但毫无疑问.诸葛亮在心中已经认可了顾易所提出的改良方略。.

    Ps:月初了跪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