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的意思是?”吏部尚书范文轩皱了皱眉,眼带疑惑。
苏渊是什么人?那就是个疯子,二皇子虽然是皇子,但想压迫得他听话,二皇子怕还没那个本事。
“本皇子自有安排!诸位放心……等过段时间,诸位只要助本皇子当上太子,少不了你们的好处。”二皇子对众人举杯,笑道。
众人对视一眼,神色各异,但最终全都脸带微笑,抬手举杯。
…………
沈幼娘带着数车盐,在护卫的带领下,朝着京城赶去,按照苏渊的意思,精盐的生意可以铺开了。
有羽帝在背后支持,精盐生意还没有人能够说出什么来,除非是羽帝不想要这门赚钱的门路。
随行的护卫护送在两侧,五十名护卫将沈幼娘的马车护在其中,沈幼娘和李氏、苏大丫、沈小草四人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同进同出。
李氏辅助沈幼娘,两个小丫头跟着学习。她们也学得差不多了,等时机成熟,也能够独挡一面。
至于沈小小、苏二丫、陈小妞和李公明的一双儿女,还有两个侄女,则是留在家中学习。她们还太小,并不适合学习生意上的事。
两个嫂子则安排留在家中管一些家宅之事。
一众老卒和解救的六十多名妇女,大家都算是各司其职,大部分人都能独挡一面了。
车队前进没多远,突然,护卫在队伍前的刘三和李四抬手阻止了队伍的前进,目光冷了几分。
随着队伍停下,坐在马车中的沈幼娘探出头来,眼带疑惑的看向前方。刘三连忙跑了回来。
“夫人,我们……怕是被人盯上了!前面可能有埋伏……”刘三神情凝重的对沈幼娘道。
他们常年在军营,对危险的感知力很强。而且,前方的地势,很适合伏击。
那是一处如同山谷的路,两侧若是有伏兵的话,这里进去的人,可能一个都活不下来。
“你……能确定吗!”沈幼娘看向前方的地势,眼神凝重。
她也看得出那地势的危险,只是,这几天她来回走了许多次,并未碰到过危险。
“能……我和李四看到那边有反光,应该是上佳兵器折射的太阳光,而且,前方太过安静了,再者,我们感觉心里毛毛的。”刘三连忙点头道。
沈幼娘闻言,神色微变。刘三的话,虽然听着有些玄乎,但她也知道苏渊如今有不少敌人。
这些人会对她动手,也并不奇怪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她恢复了平静。微微点了点头。
大风大浪见多了,她早就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遇事就紧张、害怕的小丫头。
她看了眼前方的地势,又望向四周。
脑中迅速分析局势,她这时对刘三道:
“让大家小心一些,这里离京城还有二十几里,离矿场也有十几里地,就算是去求援,怕也来不及救援我们,快去找一处地方,占据地利,另外,派人回盐矿找陈勇大哥,让他派一部分人手来支援!”
她冷静的应对,让刘三等老卒心头一松。如同找到主心骨一般。
这种时候,若是连沈幼娘这个主心骨都慌了,其他人虽然训练有素,但也不敢随意下达命令。
“去那边,大家占据好有利的地形,再派人快马去找陈兄弟!”刘三连忙吩咐道。
盐车和沈幼娘的马车连忙朝着另一侧的山坡撤去,那个位置可攻可守。只要占据好有利的地势,最少能够坚持数个时辰。
随着他这话吩咐下去,队伍连忙开始有序的往后撤退。朝着那边的山坡赶去。
与此同时,在前方的谷地,其中一处一名黑衣人看到盐车停下时,就已经感觉不对劲。
当看到盐车开始后撤,顿时眼神微变。
“不好,统领,他们怕是发现了我们,我们怎么办?是追,还是不管他们!”这时,一旁另一人对黑衣人道。
黑衣人闻言,眼中闪过一道阴冷,目光慢慢坚定间,他出声道:“追……既然不能伏击,那就光明正大的杀过去。将护卫杀光,女人抓走!”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周围藏在其中的黑衣人,连忙冲了出来。细数一下,这些人大约有二百人左右。
个个手拿钢刀,铮亮的刀身,闪着道道寒光。一看他们拿的武器,这帮人的身份绝对不简单。
比起军队中的普通兵士拿的兵器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只有身份地位高的人府中的护卫力量,才能够使用这等好兵器。
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人配了弓箭,每个人身上透出一股煞气,眼神冰寒凶恶!
沈幼娘这边刚往后撤出没多久,就看到从谷口冲出来的二百来人,她神色微变。心中也一阵庆幸。
幸亏有护卫的老卒发现不对,若是她们进入到前方的谷地,只怕绝对会无一人幸免,全都要交代在这里。
看着冲来的那些黑衣人,沈幼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她很快就让自己镇定下来。手上的连弩紧了紧。
这个时候,她不能慌,也不能乱。不然,大家都得死在这里。
那二百人一看就实力不俗,自己这边才五十名护卫,即使加上赶车的那些民夫。也只有七十多人。
若是在平地上正面对上,哪可能会是这些人的对手。
好在,双方的距离足够远,最少也有二三里地。等这些人追过来时,他们也占据好最佳的位置了。
马车赶得很快,等马车赶到那边山坡时,李四和刘三将马车横挡在了前方,同时,他们将放在盐车上的竹盾给拿了下来。
这是他们的常备装备,平时若是马车出门,都是放在马车下的。苏渊这边有连弩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他也担心敌人会有,因此,出门带盾牌这事,他是一再交代众老卒的。这可是关乎到性命,不可马虎。
等到那些黑衣人冲到差不多百米距离时,这边已经做好了简易的工事,拿刀和盾的老卒来到了马车的空隙中。
沈幼娘带着李氏和两个小丫头躲到了山坡一处的斜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