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屠夫,一个杀人无数,打下整个天下,数百万人因他而死的屠夫,却口口声声说着,生命是可贵的。
多么讽刺。
乾皇不理解,王太监也不理解。
可只有沈长恭自己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
九国林立,连年战争,空耗国力钱粮,无数农民商人本该安居乐业,生产发展,却不得不放弃生产,被拉到前线去打仗,然后成为沙场上被秃鹫野狗啃噬的尸体。
经历过和平的人,才知道统一的重要性。
乾皇不明白这些,他的眼里只有乾国,没有天下。
他的雄心,他的开疆拓土,仅限于从周围的楚国、川国、土司、南越等地方,割下几块肉来,增加几个郡县。
他的眼睛,只有朝堂这一亩三分地,看不到北边。
可沈长恭的眼睛,在几年前,便一直盯着乾国这个庞然大物。
他们的交锋,实际上,从乾国扶持黄鱼教造反,便开始了。
如今,沈长恭的脚步,来到了玉桂的朝堂。
整个玉桂,插满了燕国的大旗。
乾国,易主了。
士兵们冲了进来,将乾皇和王太监绑了起来。
沈长恭说道,
“这个太监,是个忠心的,别杀他,留着他伺候乾皇。”
“遵命!”
沈长恭再次翻身上马,向着外面而去。
南王见到他往外跑,大喊道,
“你干什么去?”
“我老婆生了!”
沈长恭那扬长而去的背影,只留下来这么一句话。
马凌笑了,坐在了大殿前的台阶上,开怀大笑。
他从未有过如此放肆的大笑。
陛下生了。
大燕皇室,有后了。
那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侄女啊。
那个孩子,以后得喊他一声姥爷呢。
大燕太子出生了,生在乾国灭亡这一刻,生在天下一统这一刻。
……
所有人都在往城里挤,只有沈长恭一个人,逆行着人潮,直奔东门而去,出了东门后,又直奔军营。
来到了帅帐里面,沈长恭衣服都顾不上换,便直奔里面的卧室,看到了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燕扶摇,也看到了包在襁褓里的一个小婴儿。
燕扶摇看着他,笑了,说道,
“打下来了吗?”
沈长恭眼里含着泪花,笑着说道,
“打下来了,那乾皇老儿还想自杀,被我救下来,亲手活捉了他。”
“那就好,那就好。”
燕扶摇嘴角都是幸福的笑容。
身后的侍女,帮沈长恭卸甲。
接生婆抱着孩子兴奋的说道,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生了,是个男孩,咱们的小皇子啊,身体棒着呢。”
“赏,通通有赏。”
沈长恭脱掉了铠甲,洗干净了手和脸,想要抱抱小太子。
也不知道是他身上血腥气太重,还是杀气太浓,他一抱,宝贝儿子便哇哇大哭起来。
一点都不给这个威震天下的老爹面子。
沈长恭连忙把他放在了燕扶摇的身边,小娃娃这才不哭了,依偎着母亲,安详的睡着了。
“你给他取的什么名字啊?”
沈长恭拉着燕扶摇的手问道。
“燕承睿。”
“承,意为继承、承载;睿,意为智慧、深远。寓意皇子能继承先祖的智慧与德行,成为明君。名字读起来流畅,富有威严感。
怎么样?”
“很好,以后,他就是大燕下一代皇帝了,把皇室血统延续下去。”
燕扶摇生的孩子要继承皇位,必须姓燕,沈长恭和其他女人身边的孩子,全部姓沈,这是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辛苦了,我的妻子。”
沈长恭弯下腰,轻吻燕扶摇的额头。
燕扶摇微笑着,感受着他怀抱的温暖。
一旁的奶娘,抱着小世子。
小世子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那个比自己更小的小弟弟,开心的手舞足蹈。
……
翌日清晨,大燕女帝乘坐龙辇,来到了乾国皇宫之中,进入后宫休养。
沈长恭和马凌,接管了政务,安排士兵抄家文武百官,接收公羊家、文家等家族的投诚。
在这些家族的配合下,那些没有投诚的文武百官都被抄了家。
那些从燕国带来的文官也都进入到了重要的职位,快速接手政务。
公羊戈也很开心,终于可以回家见见妻儿了。
大燕女帝,在乾国皇宫住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乾国各地,传檄而定,各地郡守接收了乾皇和燕皇的圣旨后,纷纷投降,改旗易帜。
至此,整片天下,都插上了燕国的大旗。
天下一统!
住了一个月后,燕军启程,回家。
白武安的龙骧军,被留在了乾地,镇压这一国之地,同时提防南越和土司的入侵。
中央军不是地方军,是要承担起戍边和拱卫京师的重任,平日里没有战事,就在京师周围屯田。
燕军走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才终于走到了临淄。
在临淄,有两件事要办。
准确来说,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公孙婉儿要生了。
公孙婉儿到了预产期,来到临淄后第三天,便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是沈长恭的第一个女儿,他立马化身女儿奴,抱着女儿不愿意撒手。
燕扶摇也很开心,立刻赐予这个女儿长公主的身份,并取名为“沈玥宁”。
第二件事,泰山封禅。
天下一统,燕扶摇成了千古一帝,来泰山封禅,祭拜神明,宣示九州归一,不再是诸国割据。
在山上,他们见到了长大了两三岁的小乔,小丫头还是这么调皮可爱,经常和南王世子在一起玩。
第三件事。
沈长恭特地让人去刘家村,把刘老三一家子接到了皇宫里面。
然后抱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到一脸懵逼的刘老三面前,说道,
“你看,我没有断子绝孙,我儿女双全。”
刘老三都吓尿了,特么的你一个王爷这么记仇?
然后,沈长恭赏赐了一些金银给他们,让他们回家去了。
回到了燕京后,沈长恭又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让唐心怡、媚烟仙子和江若雪,陆续怀孕。
第二,在整个江南江北地区,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使得各地粮食年产量翻了数倍,并且不断的扩大规模。
第三,派神锋军、止戈军,远征西域,打通河西走廊,成立西域都护府。
第四,将草原纳入大燕版图。
第五,大力发展海军,改革工业,使得火炮火枪有了质的飞跃。
五年后,大燕的粮产量、钢铁产量、武器产量都翻了很多倍。
海军也彻底成型,十万海军,如果想多承载一些兵马,还能再多十万。
沈长恭留马凌镇守国内,带着羽化天、关寿长、鱼紫菱等一众国公,还有自己的世子和太子,从各军中抽调一万精锐,与海军组成了二十万大军,带着丰盛的粮食和淡水,正式启程,远征倭国,剿灭楚皇余孽!
大燕雄师,锐不可当!
臣本布衣,带女帝一统八荒!
——————全书完——————
又一次写下了全书完这三个字。
这一次没有烂尾,没有太监,这本书原计划就是一统天下就结束的,看书名就知道了。
至于打倭寇,灭小鬼子,收复夷洲,剿灭楚皇,这些都是小儿科,以大燕的实力和海军,打这种基本上就是降维打击,碾压局,没什么意思,写出来也是水字数罢了。
所以,见好就收,在一统天下后,戛然而止,与诸位读者告别,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还是那句话,完结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大家可以点我的主页,点点关注,新书发了测试以后,我会发说说,到时候大家一起来看,欢迎新老读者阅读提建议。
孽臣在此,拜谢大家一路而来的支持。
尤其是感谢我的榜一大哥,肆壹肆,感谢你一路而来的支持与陪伴。
下本书,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