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 第933章 司马懿的危机感

第933章 司马懿的危机感

    “司马氏的小朝廷,坚持不了多久了。

    待明年春暖,孤便兵进虎牢关,直捣西晋!”

    对于西晋和蜀汉两国,袁耀只打算给他们两年国运。

    大乾必须一统天下,这一点没得商量。

    袁耀可不会如上一世大魏那般,容忍两个小国残存数十年之久。

    还有其他不臣服于大乾的势力,一个都不能留。

    袁耀对李儒道:

    “文优先生,你派使者去一趟辽东,招降公孙康。

    告诉公孙康,交出全部的兵权,来投我大乾,我可以给他封官赐爵。

    若是敢忤逆孤的意思,即刻荡平辽东!”

    袁耀说出‘荡平辽东’几个字的时候,身上散发出强大的威压。

    李儒躬身应道:

    “臣遵命。”

    袁耀留赵云和公孙瓒在幽州,就是为了收辽东之地。

    公孙氏仗着辽东远离中原,几乎是自成一国,过着土皇帝般的生活。

    这种情况,袁耀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袁耀惦记的司马懿,此时正坐镇长安城。

    尽得并州之地,并未让司马懿感到欣喜。

    他心里明白,袁耀现在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空出时间来对付他。

    待袁耀消化了刚夺下的燕国,必然要对司马懿的西晋动手。

    好不容易夺下来的并州,也并不安稳。

    司马懿表情阴鸷,手中握着战报,对身旁的几个心腹大将说道:

    “刘备出兵攻打荆州,妄图牵制住袁耀,绝对是败笔!

    就算他在蜀中按兵不动,也比出来送死强得多。”

    郭淮对司马懿道:

    “刘备愚蠢,诸葛亮号称智者,我看也不过如此。

    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人,当非主公莫属。

    袁耀灭乾,主公能借势夺取并州,末将着实佩服。”

    “孤得了并州,未必全是好处。”

    司马懿沉声道:

    “之前乾国最强大的敌人,是袁绍的大燕。

    现在大燕已灭,天下未臣服大乾之人,只剩下孤的大晋和蜀汉。

    袁耀的下一个目标,必是我大晋无疑。”

    王双瓮声道:

    “主公,咱们怕那袁耀作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敢来攻,咱们就跟他战上一场!

    有汜水、虎牢两座雄关在,还怕乾人攻进来吗?”

    司马懿摇头道:

    “汜水关和虎牢关虽为天陷,却并非无法攻破。

    如果这两座关隘当真能挡住天下人,当年董卓也就不会被十八路诸侯逼迫得迁都了。

    乾军来袭,我们还需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

    孙礼对司马懿问道:

    “不知主公有何良策?”

    司马懿缓缓摇了摇头,其实他心中倒是想过最适合自己的良策,可惜这良策却无法实施。

    司马懿的良策,就是举关中之众,投效袁耀,成为大乾臣子。

    对比两国的实力差距,跟大乾交战,晋国是很难取胜的。

    这与智谋无关,只与国力有关。

    在司马懿看来,刘备跟诸葛亮带着十万人就去打荆州,纯粹是头铁。

    大乾的国力摆在那,刘备怎能取胜?

    就算诸葛亮的智谋够高,蜀汉能打一两场胜仗,乾军的援军也会源源不断的补充到荆州战场。

    大乾的物资、钱粮、兵源、名将,都完全不是仅有一州之地的蜀汉可比。

    与大乾交战,只能让蜀汉的国力疲惫,陷入战争的泥潭。

    最后被大乾所吞并,也只是时间问题。

    司马懿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听叔祖司马绝的话,跟刘备这个光武传人混。

    刘备跟诸葛亮,是一对什么样的主臣啊!

    嘴上一直说着要匡扶大汉,倒是挺有浪漫情怀。

    在司马懿看来,确是一点用都没有,属于两个痴心妄想的蠢货。

    如果司马懿是刘备,就加固蜀中防线,在蜀道险要之处立下关隘,自成一国。

    然后能拖多久是多久,最好能守上个几十年。

    大乾不可能一直保持盛世,只要天下有变,大乾出现衰败的迹象,机会不就来了吗?

    可惜,刘备一直以正统自居,就是想跟袁耀硬刚,司马懿也没什么办法。

    司马懿虽看得清楚,也想得明白,可是投乾这条路,他就是走不通。

    按司马懿的谋划,投效大乾之后,他会兢兢业业为袁耀效力,成为最受袁耀信任的忠臣。

    而后暗中积蓄实力,谋划布局。

    袁耀在位的时候,他司马懿当然不敢乱来。

    可袁耀总有不在的时候吧?

    等到袁耀这个继承人也去了,新皇登基,自己的机会不就来了?

    就算新皇跟袁耀一样英明神武,也没有关系,大不了他司马懿再继续等待。

    司马懿有的是耐心,他的良策就是熬,熬死袁乾的英明帝王。

    一代熬不出头,就熬两代。

    两代不行就三代,总有庸才主政的时候。

    司马懿这种计划,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这策略不论是投效曹操还是袁绍,都能有极好的效果。

    甚至投效刘备也适用。

    唯独投袁耀,司马懿觉得不妥。

    司马懿是世家大族出身,代表着士族豪门的利益。

    而袁耀对士族的手段有多残酷,对世家豪门的戒备之心有多强,天下人有目共睹。

    投靠袁耀的世家豪族,别管什么身份,先拿出九成的财产再说。

    想要继续保留土地,保留私兵奴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氏的实力会被削弱到极致。

    就算以后想要起事,也是有心无力,除了给袁氏当忠臣,别无出路。

    而且司马懿有种很强烈的直觉,他觉得袁耀对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家族并不信任。

    不知为何,司马懿总觉得袁耀对自己有敌意。

    所以即便投乾是最优策略,司马懿也不可能那样做。

    不投乾,就只能跟大乾顽抗到底。

    可光凭西晋的实力想要抵抗大乾,那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司马懿眉头紧锁,仔细思考,终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贾逵?”

    “臣在。”

    “你去一趟草原,联络匈奴人。

    就说孤有要事与他们商量。”

    “臣遵命。”

    “董昭先生?”

    “大王,臣在此。”

    “还要劳烦先生去蜀地走一趟,为孤联络一下刘玄德。

    不论怎么说,孤跟刘玄德,现在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