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十七章 小乙归心

第九十七章 小乙归心

    赵孝骞确实要用钱。

    朝廷在恢复秩序,赵孝骞也要收拾善后。

    欠的人情要还,欠的钱也要还。

    他这一生如履薄冰,没钱真到不了对岸。

    赵颢整个人趴在钱箱上,像一只霸占了天材地宝的猪精,死活不肯让。

    “儿啊,你还太小,如此多的钱财,你把握不住……”赵颢苦口婆心劝道。

    “咱家这次逃难,损失太大了,许多铜钱扔在库房来不及带走,家产缩水一半,你不能再败家了。”

    赵孝骞无奈地道:“父王莫闹,孩儿真要用钱,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咱们回到汴京,钱财自然会有的。”

    赵颢倔强地道:“你先告诉我,要钱作甚?”

    “孩儿长大了,想女人了,打算用钱把女人砸躺下,给我生一窝娃儿。”赵孝骞面不改色地道。

    赵颢两眼一亮:“甚善!早该如此。”

    说完就让开了身子。

    “传宗接代”这个说法,显然正中赵颢的眉心,为此他愿毫无底线地支持。

    赵孝骞不客气地打开箱子,大致估算了一下银子的数目,然后拍手令陈守进来,搬起箱子就走。

    赵颢一脸肉疼,跟在赵孝骞身后依依不舍地送出门外,一边走一边念叨:“砸个女人不需要这么多吧?你多少省点儿……”

    …………

    遗憾的是,这一箱子的钱赵孝骞没打算花在女人身上。

    天底下哪有不骗爹娘的儿子,赵孝骞也不能免俗。

    钱,确实有用,它用在男人身上了。

    距离赵孝骞营帐不远的另一座帐篷里,陈守和张小乙盘腿坐在蒲团上。

    陈守表情淡然,张小乙却有些不安。

    赵孝骞扫了二人一眼,将面前的钱箱子打开。

    里面是一堆摆放整齐的官制大银锭,每锭二十两。

    赵孝骞一锭一锭往外拿,拿了足足五十锭银子,然后像赌神梭哈似的朝张小乙面前一推。

    “你数数,正好一千两……”想了想,赵孝骞又从箱子里取出两锭推出去。

    “多余的四十两,算我另外赏你的,多谢你危难之时相救,你算是我的救命恩人了。”赵孝骞笑道。

    张小乙屏住呼吸,两眼发直地盯着面前的银子,半晌,指了指它们,吃力地道:“都……都是我的?”

    “没错,都是你的,我说话算话,说了赏银千两,只有多,没有少。”

    张小乙激动得浑身发颤。

    对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说,一千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买豪宅当然不可能,汴京的房价相当于唐朝的长安,长安居,大不易。

    但一千两也足够在汴京城买一间单门独栋的小屋,还能剩下几百两,张小乙母子俩能舒舒服服过上好些年吃穿不愁的日子。

    可以说,这一千两银子瞬间将张小乙的阶级从底层跨越到中产。

    此时此刻,张小乙无比庆幸。

    他在庆幸当初划船载上赵孝骞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眼眶瞬间蓄满了泪水,张小乙浑身透着一股苦尽甘来后的虚脱。

    他的人生一直卑贱如泥土,任何人都能将他踩进烂泥里碾碎,从少年到中年,他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他陪笑,他弓腰,他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他眼里的世界永远是黑白色的,那是一种看不到希望的苟且偷生。

    蝼蚁一样的人,只是运气好,遇到了一场机缘,世界于是有了斑斓的彩色。

    面前的这堆银子,意味着他和母亲的命运从此改变。

    张小乙噙着泪水,并没有清点银子,而是面朝赵孝骞跪下,使劲磕了三个响头。

    “世子,您是小人的大恩人,往后世子但有驱使,小人愿豁命以赴。”

    赵孝骞笑道:“不必如此,这是你应得的,我的命可比这堆银子值钱多了。”

    转头望向旁边的陈守,赵孝骞指了指箱子里剩下的银子,约莫还有千两左右。

    “陈守,你和麾下的弟兄们这次也辛苦了,剩下的都赏给你们,给我办事总不能让你们白忙活,银子拿去给弟兄们分了。”

    陈守愣了一下,接着大喜,躬身道:“多谢世子,末将和兄弟们定为世子赴汤蹈火!”

    赵孝骞哈哈一笑。

    只知道画饼的老板,事业是做不大的,赵孝骞不一样,他从不画饼,好处给得扎实。

    花钱不一定能买到忠心,但一毛不拔的人肯定得不到别人的忠心。

    目光又投向张小乙,赵孝骞道:“你这人不错,忠诚可靠又有本事,当个市井闲汉屈才了,以后跟着我做事吧,少不了你的好处。”

    张小乙大喜过望,再次跪下磕头:“小人多谢世子抬举,从今以后我就是世子的人了!”

    赵孝骞深深注视着他。

    其实上次张小乙跟了他的马车一路,当时表示过要跟随他,但赵孝骞敷衍拒绝了。

    危难之时见人心,板荡之时见忠诚,未经考验,赵孝骞不会随便把人收在身边。

    这一次天灾,张小乙的表现令他刮目相看,这才决定将他收了。

    张小乙不一定是人才,但赵孝骞更看重忠诚。

    …………

    两日后,汴京城的水位又下降了许多,但大部分建筑和街道仍泡在水里。

    开封府已发动差役和民夫清理淤泥了,这一场洪灾造成的损失,户部至今未统计出来,但可以预见的是,它绝对是一笔朝廷无法承受的天文数字,也许整整一年的国库所入都亏进去了。

    赵煦和文武百官仍驻留在尉氏县,这里成了大宋临时的朝堂。

    赈灾清淤等工作有序地进行,君臣百姓尽力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汴京城的原貌。

    洪水并未影响夏日的炎热,尉氏县城内的淤泥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但街道上仍充斥着难闻的腥臭味。

    苍蝇蚊虫乱飞,三三两两的灾民聚集,小小的城池看起来像一座被核平过的废墟。

    城内也开了粥棚,不仅是官方的,也有地方商贾乡绅开设,他们有的是纯粹做善事,有的当然只是为了博名声。

    不管真善还是伪善,热粥只要落了灾民的肚子里,伪善也是真善。

    赵孝骞领着陈守和禁军,在黄昏时分的尉氏县城里漫步。

    今日赵孝骞的身份,是皇城司勾当公事。

    大灾之后,治安混乱,汴京以及京畿附近的城池或多或少出现了抢掠欺压灾民等等恶性事件。

    开封府忙着赈济灾民和灾后重建,根本腾不出人手维持治安,于是赵煦亲自下旨,令皇城司查缉京畿不法。

    咸鱼已久的赵孝骞只好带人出来巡逻。

    尉氏县城距离汴京城不远,大概只有几十里,所以汴京城很多人都逃难到此地,大灾过后的县城似乎比汴京还拥挤。

    然而有人的地方不仅有江湖,也滋生了罪恶。

    当赵孝骞一行人走到一处不知名的巷道外时,便听到一道女子的惊呼,然后就是男子恶狠狠的威胁声,以及响亮的巴掌声。

    平日里赵孝骞性格淡漠,但不代表遇到罪恶时会视而不见,尤其是,当他有惩治罪恶的实力时,该管的事不得不管。

    听到巷子里的动静后,赵孝骞朝陈守示意了一下。

    陈守会意,领着几名禁军便冲进了巷子里,赵孝骞比较惜命,有危险让手下先上,自己最后登场,一来突显主角压轴的地位,二来这样出场比较闪亮,缺的只是一首令人尿颤的BGM。

    巷子里果然正发生着一桩罪恶。

    黄昏的光线投射在斑驳的石墙上,赵孝骞走进巷子后赫然一愣。

    巧不巧?居然是熟人。

    三名凶神恶煞的男子正持刀威胁着一名女子,女子模样很狼狈,双臂紧紧抱着一个布包袱,而三名男子的目标,显然就是她怀里的包袱。

    而这名女子,赵孝骞很熟悉。

    姜妙仙,醉花阴的花魁娘子。

    确认过眼神,是陪自己喝过花酒的人。

    勉强也算朋友吧,只不过这个朋友比较贵,每次见她要花钱。

    “畜生!放开那个禽兽!”赵孝骞怒喝,久违的正义感爆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