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乡村小说 > 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 > 第1523章 自大的张淇!

第1523章 自大的张淇!

    “是,我让他做的。”

    张淇点头,没有隐瞒,也没有托词解释,而是点头承认。

    “你那些阴谋,你觉得能长久?”

    杨东开口,瞥了眼张淇,问道。

    张淇不服的反问:“要不是你是肖家子弟,我那样的阴谋,你能扛过去吗?”

    “要不是你与苏沐芸结婚,苏玉良成了你岳父,有苏系保护你,你能赢我的阴谋吗?”

    “虽说实力无惧阴谋诡计,可实力不足怎么办?”

    “这天底下,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人,可以无惧阴谋,剩下的人都会深陷其中。”

    张淇的话,让杨东深思下去。

    张淇见杨东若有所思,他继续说道:“杨书记,阴阳之道从不是对立的两极,黑白也不是对立的,阴阳交融,黑白交替,此为道。”

    “阴谋也好,阳谋也罢,只要能够达成所愿,达到目的,又有什么关系?”

    “阴谋在于阴谋的本身,而不在于害人之生死。”

    “阳谋在于阳谋的本身,而不在于坏人之气运。”

    “诸天气荡荡,由我便胜强!”

    “有何不可?”

    张淇说到这里,满脸神秘莫测的拿起茶几上的茶杯,下意识的去喝茶。

    然后才发现,没茶,根本没倒茶。

    “杨书记,给口茶啊?”

    张淇开口,朝着杨东示意。

    杨东见此,笑着起身,拿起茶叶茶壶泡茶。

    “没想到,这都二十一世纪了,倒是仿古的人出现了。”

    杨东给张淇倒了茶之后,调侃他一下。

    张淇摇了摇头说道:“这世界从来都没变过。”

    “知识承载命运,命运也承载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下的老百姓,终究与我们这种大家族教育背景的不可同日而语。”

    “九年义务下的老百姓,都是一瓶不满半瓶咣当,自以为学了点皮毛,就当毛皮用了,殊不知这精华都在被删减的教材里面,以及密而不发的古代书籍。”

    “就比如二十四史,都知道,可谁能说出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史?”

    “再比如山海经,都知道这本上古典籍,可如今除了被拿来写小说之外,谁知道山海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还有四大名著,人尽皆知,可又有几个人真正的读过原文?无非是被电视剧误导而已,趴在案牍底下,喊一句请如来佛祖,真以为玉帝无能了?”

    “总有人把皮毛当真的,总有人把别人嚼过的东西当营养品,当成真相与事实。”

    “何其谬也?”

    张淇再次开口,又是一番大道理。

    杨东目光古怪的看向张淇,指了指自己脑袋。

    “你…莫不是这里有问题?”

    这孩子,怕不是看书看傻了吧?

    张淇脸黑了,摆了摆手道:“杨书记,我跟你说的是道理!”

    “是,挺有道理的,我也承认,九年义务教育的,不如你们这些家族子弟所学的东西多。”

    “但是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你如此武断的定义九年义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太自大了。”

    杨东摇头开口。

    张淇缺乏教育,手动的那种。

    说白了,就是打的不够,碰壁不够多,才造成他这种另类且特殊自大的性格。

    要说他有没有才?自然是有才。

    能够帮助冯家栋想那么多阴谋诡计,甚至对手若不是自己,换一个人的话,冯家栋早赢了。

    只是这不代表张淇没有问题,他自身的问题就在于傲。

    张淇太傲了,他把所有人都给小瞧了,总觉得他自己才是最聪明的。

    “愿闻其详。”

    张淇挑眉看了眼杨东,还是愿意听杨东说明。

    杨东虽然不知道这个张淇来庆和县做什么,但是自己不介意教训他一下这种狂妄的性格。

    张家是顶级家族之一了,如果张家三代里面出现了这样的一位师爷般的人物,而且认知不变,想法不变,性格不改,最终都会作用到老百姓身上。

    一个不肯低头弯腰去感知基层的大人物,那会是灾难。

    “你知道我国几千年来文盲率有多高吗?”

    “所谓的汉唐盛世,文盲率高达九成九,只有一点点的精英才能学习,所以他们成为了士大夫,成为了王侯将相。”

    “因为那个时候,学阀存在,且书籍把持在各个家族之中。”

    “两宋开始,教育逐渐普及开来,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也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学习到知识,科举的成功,但不代表教育成功了。”

    “原本以为越往后越完善,谁知道天命真人入主中原后,施行奴役打压政策,使得教育更加无法深入人心,深入群众。”

    “明清开始皇权至上,愚弄老百姓甚至读书人,搞出一个八股文,把全天下的读书人禁锢在了八股的牢笼之中,皓首穷经,范进中举,文字狱,哪个是对教育有利的?”

    “因此,清后期开始,教育的封闭,文明的倒退,洋人的船坚利炮轰开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天朝上国尊严,烧杀抢掠,毫无尊严。”

    “教育才是源头,教育关乎人心,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

    “没有一个好的教育,就没有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甚至文学家,理学家,数学家等等,都不存在。”

    “窥见于此,先生开始扫文盲运动,初见成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至少在东三省外加蒙区一地,我们的文盲率是最低的,仅次于北上,这就是意义所在。”

    “你刚才所说九年义务教育下的老百姓都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我不否定。”

    “可你想过没有,在一个几千年都无法普及教育的民族,如今能够人人读书,人人识字,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你说他们不知道四大名著的原文,不知道二十四书的每一史,可他们知道四大名著,知道二十四史,这本身就是重大胜利。”

    “三十年前,有很多人连左右都不分,以前从军有专人教左右,现在还有几个人分不清左右?”

    “如今我国教育之气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纵然教育系统出现很多问题,但你不能否认这是重大胜利。”

    “当一个国家从一贫如洗,一穷二白,几十年就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离开教育,能行吗?”

    “你说九年义务教育下的老百姓都是半瓶水,那我问你,当收银员需要学函数吗?当通信员需要学古文吗?当厨师需要学英语吗?”

    “术业有专用,各其所用,各尽其职,这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意义所在。”

    “而这也是九年义务普及教育的根本所在!”

    “你不过二十七八岁而已,便在这里大言不惭的武断九年义务教育的失败,武断老百姓都是半瓶水,何其可笑?”

    “你回答我,造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功臣是谁?是你张淇,还是你口中不被你瞧得起的老百姓?”

    “你回答我,造军舰,造导弹,造天眼的工人,是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的工人,还是出身你们所谓家族的精英教育?”

    “全国八千万党员干部,是有九年义务教育背景成分的干部多,还是你们精英教育背景下的干部多?”

    “回答我!”

    杨东说到最后,是用喝的。

    张淇脑子嗡嗡的,脸色都有些白了,虽然肉眼看不出来。

    但他双眸的茫然,一眼可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