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历史上,权臣总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可他们权力即使再大,名义上也是皇帝的打工人。】
【皇帝为什么不假装召见他们,把他们骗到宫里一刀捅死呢?】
【这样不就可以解决了心腹大患了吗?】
......
各朝百姓顿时想起来先前在天幕中看到过的北齐王朝的故事。
斛律光权力大,就是皇帝骗进宫被勒死。
还有明朝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一个人支棱起一个王朝。
可是,也逃不过死后被清算的下场。
所以,各朝百姓很是不解。
皇帝要杀权臣,不是挺简单的事吗?
而各朝皇帝,尤其是一些傀儡皇帝,则是面露苦笑。
这哪是捅一刀就能解决的事!
恰如棋局对弈,一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这是政治博弈!
......
【你是皇帝,朝中有个权臣,权势滔天,目无君上。】
【你忍了又忍,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下去了。】
【有一天你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设下一计,假装传召他,把他骗进宫里一刀捅死呢?】
【有的权臣,飞扬跋扈,一点面子不给。】
【你想要见他,还得专程登门拜访。】
......
刘协嘴角扯出一抹自嘲的苦笑。
“这是在说朕啊......”
后人这是在点他名呀!
他缓缓摩挲着龙袍袖口早已有些磨损的金线,眼前忽然浮现出曹操的面容。
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他就是个傀儡皇帝。
朝堂议事时,大臣们总会先往司空府递折子。
颁布诏令时,连玺印都由尚书台代劳。
曹操长期驻守邺城,而他在许都。
他若想见曹操,竟然要像地方官员述职一般,亲自前往邺城。
而曹操,从来不会主动来许都觐见。
记得他上次北巡时,曹操在城门口相迎。
那场面多么讽刺,又有多么冠冕堂皇。
曹操那躬身行礼的姿态里,哪里有半分臣子的谦卑?
“陛下在想什么?“伏皇后轻声问道。
刘协没有回答,只是怔怔望着殿外飘落的枯叶。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在长安,董卓死后那段短暂亲政的日子。
他还曾天真地以为,终于可以真正做个皇帝了。
也曾天真的以为,他能带领大汉继续中兴。
刘协看着天幕,似有不甘心,又似无可奈何。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掐进了掌心,又颓然松开。
皇帝亲自拜访权臣,这可不就是皇权旁落的标志。
是啊,这天下,早就不姓刘了。
......
对于这一点,光绪帝也深有体会。
慈禧太后虽然不是权臣,但慈禧太后长期垂帘听政,光绪帝形同傀儡。
他若是想要见慈禧,则需要亲自前往颐和园或西苑请安,而不是慈禧主动入宫觐见他。
光绪帝突然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他这个皇帝当得可真是窝囊啊!
他也想要大权在握,也想挽救清朝危机啊!
此前,他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
然而,慈禧太后虽然最初默许变法,但是绝对不能容忍皇权被架空。
最后,慈禧太后政变夺权,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并将他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他在瀛台,形如囚徒。
他心中清楚,只要慈禧太后还活着,他就没有任何回宫的希望。
所以,他也在这些年的囚禁生涯中,逐渐消磨了斗志。
不过,今日传来消息。
慈禧太后薨了!
得知消息后,他大喜!
想来,不久后他就可以回到紫禁城。
只是,朝中还有保守派。
光绪随即又一脸愁容。
他能否顺利夺权,还是个未知数。
......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权臣,那这就直接没戏。】
【你可能连他的面都见不着,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
【如果是会做表面文章,懂得掩人耳目,你能把他传召过来的权臣,那你就有一点机会了。】
【不过你得注意,机会只有一次。】
【因为权臣对你的监视都很严密,你的厨子、近侍,妃子、宫女、禁军当中,都有他的人。】
【你每天吃什么,去过哪里,和谁说过话,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不可能说你传召他,他就会马上赶来。】
【进宫前,他会通过眼线,把有关于你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打听清楚。】
【直到确保万无一失,他才会来见你。】
......
各朝古人顿时感觉脊背发凉。
怕是这位权臣,连皇帝何时如厕,何时就寝,何时用膳等等,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等于说,这位皇帝,完全活在权臣的监视之下。
那这天子哪里还是九五之尊,分明是囚于皇宫中的困兽!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权臣入宫前竟还要打探皇帝的饮食起居、穿戴喜好。
甚至连侍卫是否调换都要查个底朝天。
如此步步为营,简直比防备刺客还要谨慎!
各朝古人此时只感觉,是否是后人形容得太过夸张。
后来转念一想,那必定是在历史中确有其事。
就是不知道,这是哪位倒霉皇帝。
......
【也就是说,你想要捅权臣一刀,至少得先把刀藏好。】
【要是你拿着刀传召他,只怕你还没见到他,你自己就被先刀了。】
【你想想吧,你被监视这么严密,上厕所、换衣服都有人跟着。】
【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把刀藏在身上而不被发现?】
【有刀最好,没刀你就得打开思路。】
【桌子、椅子、夜壶、砚台。】
【有什么就用什么。】